数控加工实验报告数控加工实验报告.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一 实验周目的及意义
通过数控加工课程设计,掌握数控加工工艺的编制及加工方法,熟练运用CAXA软件进行三维造型设计及仿真。数控加工技术实验周实践内容主结合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相关知识的再学习和再实践。
二 实践日期:2012年6月18日—2012年6月22日
实践地点:机电学院机床实验室(工程训练中心——桥下)
所用设备:XK5032数控铣床,机用平口钳,百分表和磁力表座,量棒,厚薄规,扳手,铜棒等。
三、画出加工工件工序图样(二轴加工图纸);
四 工艺分析
1 图纸分析
十字板形状如图所示,零件毛坯尺寸为76mm×76mm×23 mm;六面已加工过,粗糙度为Ra1.6,零件材料为45钢,按单件生产安排其数控铣削工艺。 以加工过的底面为定位基准,用通用台虎钳夹紧工件前后俩侧面,台虎钳固定于铣床工作台上。先加工凸台,在加工槽,槽每次切深为四毫米,分2次完成。
2 刀具与切削用量
选择端面铣刀T01,精加工余量为0.5,主轴转速S=600r/min,进给速度F=100mm/min.
3 确定编程原点编程坐标系
编程原点设在零件上表面与其轴线的交点处,Z轴与工件中心线重合,X轴为水平。
4 确定加工路线
选择端面铣刀加工完成,选用直径为10mm的铣刀完成粗加工和精加工。
五 程序编写
00503
N05 G92 X100 Y0 Z50;
N10 G90 G17 G00 Z2 S600 M03 T01 M08;
N20 G03 X17 Y8 R8;
N30 G01 X40 Z-10;
N40 G42 G01 X27.5 Y0;
N50 Y22.5;
N60 G03 X22.5 Y27.5 R5;
N70 G01 X-22.5
N80 G03 X-27.5 Y22.5 R5
N90 G01 Y-22.5 ;
N100 G03 X-22.5 Y-27.5 R5;
N110 G01 X22.5;
N120 G03 X27.5 Y-22.5 R5;
N130 G40 G01 X100 Y0 Z50 ;
N140 G20 N01 P1.-4;
N150 G20 N01 P1.-8;
N160 G01 Z2 ;
N170 G00 X1000 Y0 Z50;
N180 M02;
N190 G22 N01;
N200 G01 ZP1 X40 Y8 F100;
N210 X8 ;
N220 Y27.5;
N230 X-8;
N240 Y8;
N250 X-17;
N260 G03 X-17 Y-8 R8;
N270 G01 X-8;
N280 Y-22.5;
N290 X8;
N300 Y-8;
N310 X17;
N320 G03 X17 Y8 R8;
N330 G01 X40 Y0 Z50 M09;
N320 M30
六 画出加工工件工序图样(三轴加工图纸)
七 进行工艺分析
八、数控编程
九 对工作过程进行叙述
1 数控加工的工艺准备
数控加工前应对数控设备进行调试,检查有无故障,参数有无变动,并做相应调整。检查润滑油供应是否正常。针对欲加工对象进行工艺准备,包括:刀具、夹具、量具、检具及毛坯等。
2 工件工艺分析
要求学生针对给定工件进行充分的工艺分析:
首先理解工件的使用功能,分析哪些表面是“重要表面”需要重点对待;
分析哪些表面需要数控加工(结合批量、加工条件等);
理出工艺路线,确定工艺基准以及基准的传递;
对重要工序进行详细设计(工步设计、刀具选择、切削用量选定等)。
3 加工对象的加工造型
针对欲加工对象进行必要的加工造型,其造型也要考虑现有的工艺条件,实现加工的可能性,造型手法力求简单实用,避免华而不实。
4 刀具轨迹生成及NC代码生成
选择适宜的加工方法生成刀具轨迹,加工参数应选择合理,针对加工部位的结构特点,尽量采用经济合理的方法生成刀具轨迹。合理设置后置处理,使NC代码得以优化。
5 NC代码传输及加工过程实践
选择一款可靠的串口传输程序,协调机床端和计算机端的传输参数配置,将NC代码传输给机床的数控系统。如果NC程序小于系统内存容量,则可以在加工前将NC代码先传入,若NC程序大于系统内存容量,有两种方法解决:一是用CAXA制造工程师生成NC代码时将其分成若干小程序,分段加工,这种方法用于程序不太长,加工表面质量要求不是太高并且加工时机床旁不宜放置计算机的情况;另一种方法是采用DNC功能进行实时传输实时加工。
6、安装找正夹具,安装找正工件
选择适合的夹具,将其安装在机床工作台面上并找正。然后将毛坯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