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结构调整与现代农业发展 蔡主任讲义.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生产的需要 传统农业种植业以种粮为主,粮食作物面积占到播种面积的74%,粮食又以小麦、玉米为主,面积占72%,农民收入增长缓慢,需要由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 生活的需要 传统的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所现露出来对市场供求的不适应性,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只有进行全面性、战略性调整,按照市场需求调整和优化农产品结构,优化资源配置,才能够解决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尽快解决农民增收问题,缩小城乡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 1、以增量为主的农业产业结构(1978-1984年):主要追求增加农产品的产量。 2、非农产业全面高速发展(1985-7991年):产量、库存有余,进而发展高科技、外向型农业,乡镇企业迅速崛起,非农产业进入了全面高速发展的高峰期。 3、非农业占农村经济半壁江山(1992-1996年):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为乡镇企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农村非农产业进入第二个发展高峰期,非农产业占农村经济半壁江山的格局已经建立。 4、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1997年至今)从1997年以来,特别是亚洲金融危机之后,新一轮的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开始。农业经济结构的调整已经由农林牧渔四大产业的大调整转变为改善农产品结构,适应人们对多种农产品需求为特征的调整。种植业比重有所下降,步入了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 农业内部农、林、牧结构由2006年的71.8:0.1 :28.1调整为2010年的65.2:1.1:33.7,食粮作物夏秋比例由2006年的56:44调整到2010年的40:60,粮经比例由2006年的68:32调整到2010年的64:36,农民收入稳定增长,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十 大 变 迁 十 大 变 迁 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 从农业内部结构看:畜牧业和林果业比重低,是我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短板”。 从种植业结构看:粮经比结构不尽合理,种的田多但挣的钱少。 从水效益看:农业单方水GDP仅为3.8元是各行业平均单方水效益12.3元的三分之一。 特色经济作物规模不大、品牌优势不强、市场竞争力低下。 盲目性、短期性和“观赏性”等问题。 需把握的几个关键问题 农业结构调整是战略性调整而非适应性调整。 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是一个连续性调整而非阶段性调整。 农业结构调整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性调整。 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要充分发挥农民和企业的主体作用。 2011年4月 全区街道、乡镇党政主要领导干部 培训班 中共凉州区委农村工作办公室 会场要求 关闭手机 禁止喧哗 不随意走动 主讲人:蔡正德 农业结构调整与 现代农业发展 主 要 内 容 农业结构的内涵 农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意义 我国农业结构调整的过程 农业结构调整带来的变化 农业结构调整中存在的问题 我区农业结构调整的目标 我区农业结构调整的任务 一、农业结构的内涵 第一层:农业内部各生产部门的组成及其相互间的关系(种植业、畜牧业、林业和渔业)。 第二层:某一农业生产部门内部的各类农产品之间的关系(如种植业中粮食、经济作物、饲料作物)。 第三层:某一农产品的品种和质量结构(如粮食生产要分为大米、小麦、玉米)。 第四层:区域之间农业生产的差异(特色优势产区)。 农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意义 生存的需要 一方面:西北地区属国际上划分的重度缺水区,曾被外国专家称为“不适宜人类生存”的地方。 冰雪覆盖的祁连雪山 冰雪消融后的祁连山 肆虐的沙尘暴 中央电视台视频截图 采用大水漫灌方式的大田玉米水资源利用率只有30%-40% 农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意义 另一方面:我区是一个农业大区,农业用水量占到全社会用水量的80%以上,用80%的水资源创造了31%的效益。 其它 农业用水 80% 农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意义 经济作物 粮食作物 小麦玉米 其它 农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意义 我国农业结构调整的过程 农业结构调整带来的变化 鼓起来的“钱袋子” 精起来的饮食 降下来的恩格尔系数 宽敞起来的住房 多起来的私人轿车 靓起来的衣着服饰 高起来的文化程度 热起来的假日旅游 快捷起来的通信方式 农业结构调整中存在的问题 我区农业结构调整的目标 设施农业 30万亩 特色林果 30万亩 制 种 30万亩 高效产业 30万亩 大力实施“4301”强基富民工程 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万元以上 我区农业结构调整的任务 重点产业 大力发展以日光温室为主的设施农业。 鼓励发展特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