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多层板设计.docx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内电层与内电层分割
在系统提供的众多工作层中,有两层电性图层,即信号层与内电层,这两种图层有着完全不同的性质
和使用方法。
信号层被称为正片层,一般用于纯线路设计,包括外层线路和内层线路,而内电层被称为负片层,即
不布线、不放置任何元件的区域完全被铜膜覆盖,而布线或放置元件的地方则是排开了铜膜的。
在多层板的设计中,由于地层和电源层一般都是要用整片的铜皮来做线路(或作为几个较大块的分割
区域),如果要用
MidLayer(中间层)即正片层来做的话,必须采用敷铜的方法才能实现,这样将会
使整个设计数据量非常大,不利于数据的交流传递,同时也会影响设计刷新的速度,而使用内电层来
做,则只需在相应的设计规则中设定与外层的连接方式即可,非常有利于设计的效率和数据的传递。
Altium Designer 7.0系统支持多达 16层的内电层,并提供了对内电层连接的全面控制及 DRC校验。
一个网络可以指定多个内电层,而一个内电层也可以分割成多个区域,以便设置多个不同的网络。
7.2.1内电层
PCB设计中,内点层的添加及编辑同样是通过【图层堆栈管理器】来完成的。下面以一个实际的设计
案例来介绍内电层的操作。请读者先自己建立一个
PCB设计文件或者打开一个现成的
PCB设计文件。
在 PCB编辑器中,执行【Design】|【Layer Stack Manager】命令,打开【Layer Stack Manager】。
单击选取信号层,新加的内电层将位于其下方。在这里选取的信号层,之后单击【Add Layer】
按钮,一个新的内电层即被加入到选定的信号层的下方。
双击新建的内电层,即进入【EditLayer】对话框中,可对其属性加以设置,如图
7-13所示。
在对话框内可以设置内电层的名称、铜皮厚度、连接到的网络及障碍物宽度等。这里的障碍物
即“Pullback”,是在内电层边缘设置的一个闭合的去铜边界,以保证内电层边界距离 PCB边
界有一个安全间距,根据设置,内电层边界将自动从板体边界回退。
图 编辑内电层
执行【Design】|【Board Layers Colors…】命令,在打开的标签页【Board Layers Colors】,
所中所添加的内电层的“Ground”后面的“Show”复选框,如图
7-14所示,使其???以在 PCB工作窗口中显示出来。
图 7-14选中内电层“Show”的复选框
打开图 7-14的【View Options】标签页里面,在【Single Layer Mode】区域的下拉菜单中选择【Hide Other Layers】,即单层显示,如图 7-15所示。
图 7-15设置单层显示模式
回到编辑窗口中,单击板层标签中的“Ground”,所添加的内电层即显示出来,在其边界围绕
了一圈 Pullback线,如图 7-16所示。
图 7-16显示内电层
打开【PCB】面板,在类型选择栏中选择“Split Plane Editor”,即进入分割内电层编辑器中,可详细查看或编辑内电层及层上的图件,如图7-17所示。
图 7-17 SplitPlane Editor
在“Split PlaneEditor”中,有 3栏列表,其中上方的列表中列出了当前 PCB文件中所有的内电层;中间的列表列出了上方列表中选定的内电层上包含的所有分割内电层及其连接的网络名、节点数;最后一栏列表则列出了连接到指定网络的分割内电层上所包含的过孔和焊盘的详细信息,单击选取其中的某项,即可在编辑窗口内高亮显示出来。
要删除某一个不需要的内电层,首先应该将该层上的全部图件选中(使用快捷键 S+Y)后删除,之后在【LayerStack Manager】中将内电层的网络改名为“NoNet”,即断开与相应网络的连接,按Delete键即可删除。
7.2.2连接方式设置
焊盘和过孔与内电层的连接方式可以在【Plane】(内电层)中设置。打开【PCBRules and ConstraintsEditor】对话框,在左边窗口中,单击【Plane】前面的 “+”符号,可以看到有三项子规则,如图 7-18所示。
图 7-18内层规则
其中,【PowerPlane Connect Style】子规则与【Power Plane Clearance】子规则用于设置焊盘和过孔与内电层的连接方式,而【Polygon Connect Style】子规则用于设置敷铜与焊盘的连接方式。
【Power Plane ConnectStyle】子规则【Power PlaneConnect Style】规则主要用于设置
属于内电层网络的过孔或焊盘与内电层的连接方式,设置窗口如图
7-19所示。
图 7-19【Power Plane Connect Style】规则设置
【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