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韩两国小学道德教育比较的研究.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中韩两国小学道德教育比较的研究
摘 要:道德教育在学校教育中占据重要地位,良好的学校道德教育体系与方式,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起着决定作用。中韩两国在传统上都有重视道德教育,在道德教育方面值得研究。本研究主要对中韩两国小学道德教育课程进行比较与分析,包括其道德教育课程目标、内容、实施、评价的比较与分析,最终通过对中韩两国小学道德教育的研究,为我国的学校道德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供参考与借鉴。
关键字:中国小学道德教育;韩国小学道德教育;比较;启示
1 中韩小学道德教育目标比较
道德教育的目标,是指一定社会对教育所要造就的社会个体在品德方面的质量和规格的总的规定。小学道德教育目标必须依据社会发展需要、时代特征、民族传统文化及小学生品德形成发展规律等因素来制定。
(一)中国小学道德教育目标
中国小学道德教育课程分为一、二年级的《品德与生活》课和三至六年级的《品德与社会》课,其教育目标也不同。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的教育目标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其一是从学生学习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的全过程、学生人格健康发展的视角确立并提出目标要求的。无论是情感态度价值观,还是能力、知识,都是站在学生学习这两门课程的立场上进行阐述的。其二,目标的确立具有全面性,即从健全人格发展的需要出发,充分考虑到了认知、动机、情绪、态度、意识和价值观,以及审美要求等。其三,目标的提出具有针对性,即针对时代的需求和教育的实际情况,强调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珍爱生命、热爱生活、乐于探究、为成为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这三维目标的确立,以现代心理学研究的成果为依据,从学生健全人格发展的基本要素出发,进行了科学地分类。[1]
(二)韩国小学道德教育目标
韩国的学校道德教育目标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为了将一盘散沙般的个人联合成一个社会共同体、一个国家共同体的粘合剂,二是为了建设新韩国道德教育体系为共同纲领,进行除旧布新的工作;三是培养有道德、有科学技术的21世纪的新韩国人,把学生培养成一流的、高雅的、有现代道德的人才。
一、二年级:理解日常生活必须的传统道德规范,并付诸实践来发展道德习惯。(1)使学生理解日常生活必要的基本礼节和道德规范的意义与重要性;
(2)提高解决道德问题所必需的思考力和价值判断能力;
(3)用正确合理的生活态度进行自律道德生活。
三、四年级:通过道德规范来理解遵守社会公德的理由,并付诸生活实践来发展自主的道德习惯。
五、六年级:领会各种道德规范的相互关系,并增强解决道德规范间冲突需要的能力。
2 中韩两国小学道德教育内容比较
道德教育内容是指规定教育对象所必须掌握的政治观点、思想观点、道德规范和个性心理品质的总和。它是进行道德教育的依据,是完成道德教育任务、实现道德教育目的的重要条件。
(一)中国小学道德教育内容
中国小学道德教育的基本内容是根据中国教育目的和小学道德教育目标或任务以及学生的年龄和思想实际确定的。它规定着应当培养学生具有哪些品德,具体规定了学生发展的政治方向和应掌握的思想与道德规范等。中国对道德教育课程设置实施“全面规划,统一制定课程,分层分步实施”的原则,在开展教学活动和编写教材时,在全面、准确地把握本课程标准的前提下,根据各地区、学校和儿童的实际可以有所调整。各年级的内容侧重点也有所不同,课程内容中四个方面的内容虽然各有侧重,但它们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贯通、整体呈现的。[2]
(二)韩国小学道德教育内容
一二年级德育开设《正确生活》课程,主要学习有关礼节和道德知识。从小学三年级起开设《道德》科,其内容领域为五个方面四个领域,即个人生活、家庭邻里、学生生活和国民生活、民族生活。内容由浅入深,每个年级有所不同,以适合各年龄特点。韩国非常注重小学阶段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强调“坐而言不如起而行”。除课堂讲授有关知识和认识训练外,把实践具体德行也列入课程之中。每逢奏国歌升国旗时,不论是谁,不论在何处均必须肃立。教师要带领实习各种仪式礼节,大到参与隆重仪式,小到穿衣、吃饭、走路、接客等,甚至规定小教师都在学校用午餐,以便教师随时指导学生吃饭时应当遵守的礼节。[3]
3 中韩两国小学道德教育课程实施途径比较
道德教育实施是为完成道德教育任务,实现学校道德教育培养目标所采取的手段。教师首先应根据学生己有的经验设计教学,同时要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活动丰富和提升学生的生活经验,加深他们对社会的认识。
(一)中国小学道德教育课程实施途径
中国小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实施的途径表现为以下:
1、课堂教学:学校把课堂教学作为学校道德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除了特设道德课进行道德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