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中心的健康照顾幻灯片.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医学术语,指可以判明的人体生物学上的异常情况,可以从体格检查、化验或其他特殊检查加以确定 疾病 ——有病的感觉,指一个人的自我感觉和判断,认为自己有病,可能确实有病,也可仅仅是一种心理或社会方面的失调 病患 ——指一种社会地位,即他人(社会)知道此人现处于不健康状态 患病 三种情况可以单独、同时或交替存在 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 医师进入病人世界,用病人的眼光面对疾病,三种情况同等对待 以疾病为中心 疾病拿到医师的世界中,病理学解释疾病,忽视了病患和患病两种情况 两个不同中心 进入病人的世界,了解人的个性 ——以人为中心的基本点 专科医院 疑难杂症 无法解释种种身心不适,生物学与行为学的相关性 全科医疗 需特定的照顾方式以及立体的、全方位的思维方式,解决病患,即有病的感觉问题 生物医学 生物医学模式强调疾病的地位,以“病人为中心”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则强调对三种情况同等对待。总之,全科医师应当具有三种眼光 – 用显微镜检查病人身体器官上可能的病灶 – 用肉眼审视目前的病人,了解其患病的体验 – 用望远镜观察病人的身后,了解其社会背景情况 Disease 疾病:生物学异常 Illness 病患:有病的感觉 Sickness 患病:社会承认 三者可单独、同时、交替存在 病人 医师 显微镜:细胞………..Disease 肉 眼:人……………Illness 望远镜:社会背景…..Sickness 就医 目的 期望 情感 科学与艺术的结合 病人的需求与医师的眼光 全科医师的任务 无疾病时(易感期) ——预防保健、健康咨询、生活方式指导,关系协调等整体性照顾,防止疾病的发生(一级预防) 疾病尚未分化(临床早期) ——尽早识别问题,早查早治,提供适当干预措施,逆转健康向疾病发展的进程(二级预防) 疾病确诊时 临床期 ——减少并发症和后遗症,避免残障,提供康复和善终服务。特别对于一些不可治愈的慢性病,建立互动协作式的医患关系,提高病人的依从性 (三级预防) 专科医师接受处理的多为疑难危重病人;基层的全科医生面对的多是常见病、慢性病、轻症病人以及健康人群 各自服务的对象不同,决定了全科医师的责任不仅是对病种或知识、技术负责,更必须对人负责 全科医师所处理的不限于健康问题的类型,甚至不局限于严格定义上的健康问题,而且全科医生不会因为疾病的治愈,疗程的结束或疾病的不可治性而中止服务 因此,全科医师必须与服务对象建立起互动式的医患关系,提供人格化的服务或称人格化的照顾(personalized care) 全科医师的责任还在于维护其服务人群的健康,这就要求全科医师有群体观念,熟悉服务人群的生活习惯,环境因素和人文地理等,这样有助于全科医师有的放矢地工作,提高其服务人群的生命质量 生物医学模式采用客观和实证主义方法,而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要求全科医师不但要重视这种客观现象,更要重视服务对象的主观感受,重视病人的生命质量 全科医师是 “守门人”,也是卫生资源的管理者。要求全科医师具有预防观念和卫生经济学观念,通过预防疾病和杜绝浪费,使有限的卫生资源得到合理的使用 全科医师的服务对象包括病人、亚健康和健康的人群。不同的人群有着不同的医疗保健需要,全科医师必须根据服务对象的不同需要提供预防、保健、医疗、康复等服务 以人为中心的病人照顾 ——全科医师应诊的任务 案例二 一位48岁的男性病人,近1月来反复感头晕、疲劳,测血压160/105mmHg,他有高血压史已半年多,平时不规则服药,发现血压高就服用1~2片开搏通。该病人经商已有十年,最近一段时间生意不好;他是宁波人,喜欢咸菜、咸鱼等食物;烟瘾也很大,每天吸烟近2包。母亲有高血压史 一、确认和处理现患问题 是应诊的核心任务 病人陈述其健康问题 医师了解两类同等重要的事项 医师的事项 病人的事项 病史 期望 查体 情感 实验室检查 恐惧、担忧 鉴别诊断 了解病患体验 整体评价与干预计划 ↓↑ 与病人协商 现患问题的性质,问题对病人的影响、看法、顾虑、需求 现存问题 就诊原因 生物层面 心理层面 社会层面 问题的特性 产生问题的可能心理背景 问题对病人的影响 产生问题的可能社会背景 病人的看法、顾虑、期望 以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确认现患问题 制定处理计划 向病人解释病情, 并表示同情、理解 向病人说明处理方案 了解病人的看法 病人满意 改善遵医行为 与病人达成共识, 协商、调整处理方案 增进病人健康 争取病人的自主性, 鼓励其承担自我管理的责任 二、连续性问题的管理 慢性病干扰病人正常生活,需要医疗保护 慢性病影响病人形象、地位、他人观感 因此,全科医师除了在应诊时处理病人的现患问题外,还应对连续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