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中心的健康服务.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前 言 以人为中心的健康服务是在维护人的尊严,尊重和保护人权基础上,满足病人的整体健康需要,而不仅仅是关注对于疾病的治疗。 医生服务的对象是人,但在不同的医学模式下对其有不同的理解和解释。 一、医学模式的转变与医生关注中心的转移 1.生物医学模式的不足和缺陷 (])成为导致过度医疗的因素之一 在科学技术得到极大发展的今天,医院都尽力获取最新的技术,然而有些诊断或治疗技术并没有确实的证据,证明它们被广泛使用时能够延长生命或者减少痛苦。最终导致的问题就是缔造了一个昂贵的卫生照顾系统。 (4)医患关系淡漠,病人依从性低下: 医生是作为与疾病作斗争的主体,病人仅仅成为被动接受检查和处理的客体,其患病的体会和感受被医生忽视。 (5)忽视了预防的作用: 注重对病人个体的治疗,而忽视人群的疾病预防。一般社会保障系统都不将保险金投放到预防方面,而是将其投放到大面积的疾病治疗上,就是因为未意识到预防的价值,并且不认为预防是“医学”照顾的一部。 2.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特点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是在生物医学模式成功基础上的延伸,它不仅考虑了生物因素对疾病和健康的影响,也重视心理、社会问题对疾病和健康的影响。使人类对于健康和疾病的理解不再绝对,不再认为疾病纯粹基于生物医学功能的混乱。 全科医生在扎实地掌握了关于疾病的医学知识的基础上,不是孤立地将工作的对象(病人)看做是某个“疾病”,而是首先视“病人”为一个有思想、有情感的人,用真诚的爱心去照顾每一个病人,解除其躯体的痛苦与不适,并关注其心理问题和家庭社会问题,满足其精神需要。 (约前460—前377) “了解你的病人是什么样的人, 比了解他们患了什么病更重要。” 希波克拉底 (希腊文?πποκρ?τη???英文Hippcrates of Cos) 3.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要求医生关注病人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是从以疾病为中心转到以病人为中心的理论基础。 必须把人作为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在内的生态系统的组成,从生物的、心理的、社会的水平来综合考察人类的健康和疾病,并采取综合的措施来防治疾病,增进人类健康。 医学模式的转换要求医师全面地关注病人各个层面的问题。要求整合生物医学、行为科学和社会科学等方面的研究成果,用三维或多维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和解决人类健康问题。 例题: 男性,38岁,因‘“反复发作性头痛近1年,加重1天”而就诊。 自述近1年来经常没有明显诱因感到头痛,疼痛为钝痛,位于双侧颞部,持续数小时,休息后症状可缓解。同时常感乏力并影响到工作。职业销售员,与老板矛盾很大。妻子职业工人,结婚18年夫妻关系一直不好。女儿15岁。有20年吸烟史,吸烟量30支/天;嗜酒,每日饮白酒1斤或啤酒2瓶。心、肺、腹部及神经系统查体未发现异常。 全科医生诊断:①紧张性头痛;②吸烟者;③酗酒者;④工作压力承受者;⑤夫妻关系紧张。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要求医生考虑: 紧张性头痛与工作压力大、夫妻关系不合有无关系? 夫妻关系不好、家庭不和睦的原因是什么? 酗酒是否能构成家庭暴力,它会是夫妻关系不合的原因吗? 酗酒会影响工作,它会是造成和老板之间矛盾的根源吗?等。 二、以病人为中心健康服务的基本点 (一)进入病人的世界 “以病人为中心的方法之基本点,是医生要进入病人的世界,并用病人的眼光看待其疾患。而传统的以医生为中心的方法则是医生试图把病人的疾患拿到医生们自己的世界中来,并以他们自己的病理学参照框架去解释病人的疾患。” (Ian Mc Whinney) (二)注重研究病人范畴 疾病(disease) —人体存在生物学的异常情况 疾患(illness)—指个体的自我感觉和判断 病人(sickness)—是一种社会地位或状态 以疾病为中心的服务模式所关注的只是疾病,而以人为中心的健康服务模式则强调三者同等对待,体现在对人的健康全方位的关注。 (三)理解和接受病人的患病体验 患病体验指病人经历某种疾患时的主观感受 有的医生兴趣放在能客观测量到的疾病上,而不在“看不见、摸不着”的病人的患病体验上,这是“只关心疾病不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