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步步高】2013年高考政治二轮复习及增分策略 社会热点专题二 嘉庆宏观调控 促进社会经济健康发展配套课件 新人教版.pptx

发布:2018-01-21约7.22千字共3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命题素材命题素材命题素材命题素材命题素材多维解读多维解读多维解读多维解读多维解读多维解读多维解读多维解读多维解读多维解读多维解读多维解读多维解读多维解读创新预测C 创新预测A 创新预测D 创新预测创新预测答案 A 创新预测B 创新预测B 创新预测D 创新预测B 创新预测创新预测创新预测创新预测创新预测创新预测专题二 加强宏观调控 促进社会经济健康发展 一、央行一月两次降息 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2012年7月6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金融机构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下调0.31个百分点。在此之前的6月8日,央行近4年来首次降息,这次降息距上次降息还不到一个月时间。同时,此次降息也是央行近年来首次非对称降息。分析人士指出,央行近期密集降息显示出决策层刺激实体经济增长的决心和力度。 二、国务院专项督查调控政策 2012年7月下旬,国务院先后派出8个督查组,对16个省(市)贯彻落实国务院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措施情况开展专项督查。这次对部分省(市)贯彻落实国务院有关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措施情况的督促检查,进一步表明了中央坚持房地产市场调控的决心。各地要继续严格执行住房限购、差别化住房信贷等各项调控政策措施,坚决抑制投机投资性需求。对执行调控政策不力、放松调控政策的地区,要实行问责。国务院各有关部门将在此次督查的基础上,深入研究并完善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切实巩固房地产市场调控成果。 三、温家宝:最突出问题是经济下行压力比较大 中共中央7月26日在中南海召开党外人士座谈会,就当前经济形势和下半年经济工作听取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领导人和无党派人士的意见和建议。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会上表示,今年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形势总体上是好的,国民经济运行符合稳中求进的总要求。同时他强调,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当前经济运行面临的困难和风险仍不可低估。从国际看,世界经济低速增长可能持续相当长时期,扩大外需的难度增大。从国内看,最突出的问题是经济下行压力仍然比较大。他要求,要贯彻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正确处理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坚持把稳增长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加大预调微调力度,着力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前瞻性和有效性。 四、中央政治局开会讨论当前经济形势 突出强调稳增长 中共中央政治局2012年7月31日召开会议,分析研究上半年经济形势和下半年经济工作。会议指出,下半年经济工作要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把稳增长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以扩大内需为战略基点,以发展实体经济为坚实基础,以加快改革创新为强大动力,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根本目的,统筹当前与长远,更加注重拓宽增长空间,更加注重提高增长质量,更加注重激发发展活力,更加注重共享发展成果,着力破解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难题,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保持社会和谐稳定,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经济生活 1.试分析利率下调对国家经济发展和居民储蓄存款收益的 影响。 提示 利率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杠杆,是调节货币供应量的重要手段。 (1)存款利率下调会使储蓄下降,流通中货币量增加,从而使生活消费支出相对增加,同时还会改变居民的投资方向,如转向股票和债券等。 (2)贷款利率下调会减少贷款成本,刺激借款,使银行贷款规模扩大,使投资需求增长。 (3)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利率的上调或下降直接影响到储蓄存款的利息额。但储蓄存款实际收益如何要取决于同期的物价涨幅。利率下调但如果下调后的利率高于同期物价涨幅,存款的实际收益仍然存在并且有可能增加。 2.请你为我国政府如何调控房价提出建议。 提示 (1)供求影响价格,价值决定价格:增加普通商品住房的供给,加强安居工程建设,提高商品房的有效供给。提高土地的有效利用率,从而降低商品房成本。 (2)经济手段进行调节:减少对房地产市场的财政投资提高税率。实施差别化的信贷政策有效减少房地产市场的货币量。 (3)加强对房地产市场的监管:依据法律和行政手段,严厉打击各种投机、炒作和哄抬房价行为。建立考核问责机制、加强对房地产开发企业购地和融资的监管、加大交易秩序监管力度,维护市场秩序。 3.财政、税收、银行作为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部门是怎样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 提示 (1)财政:一方面,通过财政支出特别是对能源交通、基础设施的投资,为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条件;另一方面,通过财政收支数量、方向的控制,实现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