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广东省广州市新创造教育集团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图片版,含答案).pdf
一、积累运用
1.(1)吟鞭东指即天涯
(2)日暮乡关何处是
(3)塞上燕脂凝夜紫;霜重鼓寒声不起
(4)心忧炭贱愿天寒
(5)城春草木深
(6)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7)①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②烟笼寒水月笼沙
③庭下如积水空明
2.(1)钦佩(2)鲜为人知(3)凯歌
3.答案:A
解析:“触手可及”指近在手边,一伸手就可以接触到,强调容易得
到,“信手拈来”多形容写文章时词汇或材料丰富,不费思索就能写
出来,此处形容国宝变得容易让观众产生情感共鸣,用“触手可及”
合适;“息息相关”形容彼此的关系非常密切,“休戚相关”侧重指
彼此间祸福相互关联,文物与人们的生命用“息息相关”更恰当;
“相得益彰”指两个人或两件事物互相配合,双方的能力和作用更能
显示出来,“相辅相成”强调两件事物互相配合,互相补充,缺一不
可,这里说博物馆与电视台合作,用“相得益彰”更准确。
4.答案:C
解析:原句存在语序不当和语义重复的问题。“不仅”应放在“这”
之后;“再一次”和“重新”语义重复,应删去“再一次”或“重
新”,C选项修改正确。
5.壮心扬起士秋浪
6.答案:D
解析:按照从整体到部分的顺序,先介绍火炬整体高度和重量(②),
再依次介绍炬身(③)、炬基(⑤)、出火口(④)、炬冠(①)的
设计灵感和寓意,D选项衔接最恰当。
二、阅读
7.答案:C
解析:A项中“人恒过”的“过”是“犯错误”,“况才之过于余者
乎”的“过”是“超过”;B项中“行拂乱其所为”的“拂”是“违
背”,“入则无法家拂士”的“拂”通“弼”,辅佐;C项中“招范
蠡而谋”和“肉食者谋之”的“谋”都是“谋划”;D项中“王何患
焉”的“患”是“担忧”,“出则无敌国外患者”的“患”是“祸
患”。
8.(1)通过这些来使他的心受到震撼,使他的性格坚忍起来,增加
他所不具备的能力。
(2)现在的饥荒,这是越国的福气,却是吴国的灾祸。
9.其王年少/智寡才轻/好须臾之名/不思后患
10.(1)他们都历经磨难后取得成功(2)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3)
渴望得到明主赏识,实现理想抱负
11.甲文:从个人和国家的角度,通过列举舜、傅说等历史人物的事
例,论述人才在忧患中成长,国家没有忧患易灭亡,强调忧患对个人
成长和国家发展的重要性。乙文:从越国和吴国的具体事件出发,越
国利用吴国的弱点,把饥荒转化为战胜吴国的契机,论述在困境中要
善于把握机遇,化忧患为发展的动力,侧重点在于应对忧患的策略。
12.答案:D
解析:材料三提到利用AI技术可以培养跨学科的知识结构和视野,
进而培养超学科素养和跨学科创新解决问题的能力,D选项逻辑关系
颠倒,表述错误。A、B、C选项理解正确。
13.利用AI进行阅读,可以快速从书籍中获取解释和回答,提高获
取知识的效率和精确度;能列出书籍大纲,帮助读者掌握全书主旨和
框架,方便回顾特定章节和知识点;还能将电子书转换成音频、图片
和视频等形式,带来更好的沉浸式阅读体验。
14.这种看法不正确。虽然AI阅读能帮助我们快速获取《水浒传》
的核心信息,但整本书阅读《水浒传》有不可替代的价值。AI无法
让我们体会阅读原著时对人物细腻情感的感悟,如林冲从委曲求全到
奋起反抗的心理变化。而且整本书阅读能让我们领略其宏大的叙事结
构、生动的语言风格等文学魅力,感受其深刻的社会内涵和文化价值,
这些是AI阅读难以给予的。
15.答案:D
解析:文章写母亲锯掉苦楝树做嫁妆,众人的反应体现了人们对苦楝
树的不舍,也侧面烘托出苦楝树在人们心中的地位,并非是为了突出
云丽的高兴,D选项理解错误。A、B、C选项理解正确。
16.运用拟人手法,“望着我”“惋叹之情”赋予树墩人的情感和动
作,生动形象地写出树墩被锯后“我”内心的不舍与惆怅,表达“我”
对苦楝树的深厚情感。
17.①苦楝树是父亲种下的,承载着对父亲的思念;②苦楝树陪伴
“我”成长,是“我”植物生命的启蒙;③苦楝树陪伴母亲多年,见
证了母亲的辛劳与付出,象征着母爱;④苦楝树是故乡的一部分,代
表着故乡,承载着“我”对故乡的眷恋。
18.这句话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增强语势,从亲近泥土、感受母爱、
播种梦想三个方面,高度概括了老屋后的一切对“我”成长的重要意
义,深化了文章主旨,表达了“我”对故乡、对母亲的深深眷恋和感
恩之情。
19.示例一:《社戏》中,作者通过描写看社戏途中的景色,如“两
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