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糖尿病并脑梗塞临床分析.doc

发布:2018-01-27约2.9千字共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糖尿病并脑梗塞临床分析 王龙安 (义马市人民医院内科 河南义马 472300) 【摘要】目的 观察糖尿病并发脑梗塞(DC I)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我院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的住院患者,其中糖尿病患者共284例,脑梗塞患者共336例,糖尿病并发脑梗塞(D C I)患者58例,占糖尿病患者20.4%, 占脑梗塞患者17.3%。非糖尿病脑梗塞(N D C I)组278例(82.7%)。对其发病年龄、肢体瘫痪、并发症、意识状态及预后等进行观察研究。结果 D CI组发病年龄早、意识障碍重,预后差,与ND C I组相比较有显著差异(Plt;0.01)。结论 糖尿病的糖代谢障碍及脂代谢异常可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程,是脑梗塞发病早,病情重的机理所在。所以,对脑梗塞患者,血糖测定应为常规检查,病程中应动态观察。糖尿病的早发现,早治疗是预防脑梗塞,改善脑梗塞患者生存质量的措施之一。 【关键词】糖尿病 脑梗塞 【中图分类号】R58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2)03-0179-02 糖尿病脑血管病是糖尿病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糖尿病合并脑梗塞发病率远远高于脑出血,且致残率高,患者生活质量下降。为研究糖尿病并发脑梗塞(D C I)患者的临床特点和发病机制,将我院收治的336例动脉硬化性脑梗塞中的58例DCI病例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我院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的住院患者,其中糖尿病患者共284 例,脑梗塞患者共336例,糖尿病并发脑梗塞(D C I)患者58例,占糖尿病患者20.4%, 占脑梗塞患者17.3%。非糖尿病脑梗塞(NDCI)278例(82.7%)。诊断标准符合1995年中华医学会第4次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的修订诊断标准,并经头颅CT证实。糖尿病的诊断符合1999年WHO糖尿病诊断标准。 1.2 方法  将所有病例分为DCI和NDCI组。对两组病例的年龄、临床症状及体征:肢体瘫痪、意识状态、合并上消化道出血和感染与否,四周内的治愈好转率以及死亡率进行研究,对其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和分析。 临床疗效判定标准:显效:症状及体征基本消失;有效:症状及体征减轻和好转,肢体肌力增加1~2级;无效:症状及体征无明显改变。 2 结果 2.1 性别年龄: DCI组58例,男42例,女16例,年龄38岁~82岁。58例中既往有糖尿病史者32例(55.2%),平均年龄52.3岁,糖尿病病程1~19年,平均9.5年。32例中24例行长期饮食控制和口服降糖药或胰岛素正规治疗;有8例未定期监测血糖,治疗不正规,这8例糖尿病病程2~13年,平均为7.2年。入院后次日空腹血糖9.2~23.4mmol/L,平均14.3mmoL/L。58例中既往无糖尿病病史者26例(44.8%),平均年龄56.4岁,但入院后次日空腹血糖8.8~19.8mmoL/L,平均16.2mmoL/L,并经反复化验,直到脑梗塞病情稳定后空腹血糖及OGTT仍超过正常值,而且26例中多无典型的糖尿病症状。 NDCI组:278例,男157例,女121例。年龄45岁~82岁,平均年龄为58.9岁。入院次日晨空腹血糖为4.8~5.8mmoL/L,平均5.2mmoL/L。 2.2 临床情况(见下表): 2.3 治疗情况: DCI组:四周内治愈好转者40例(69.0%),无效18例(31.0%),死亡6例(10.3%)。 NDCI组: 组四周内治愈好转者247例(88.8%),无效31例(11.2%),死亡6例(2.2%)。 DCI组与NDCI组,从临床情况相比较,意识状态的变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及感染,四周内的治愈好转率均有显著差异(Plt;0.01),而肢体瘫痪情况二者无明显差异(P>0.05)。DCI组的发病年龄较之NDCI组提前6.2岁。 3 讨论 糖尿病患者合并脑血管病发生率较非糖尿病者高2~6倍,本组DCI病例占同期糖尿病人的20.4%。糖尿病脑血管病发病机制至今尚未明确,目前认为可能是多种不良因素相互重叠作用的综合结果。一般认为与大、中、小脑动脉粥样硬化有关。糖尿病加速脑小动脉粥样硬化,原因如下[1]:(1)高血糖对脑血管内膜细胞有直接损害作用,进而致其对血浆蛋白渗透性增加及引起血管凝聚,细胞外基质血糖化可引起纤维高联,引起其弹性减弱致丧失。(2)脂质异常。糖尿病中常有血脂异常改变,促进血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