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中学联盟]第三册数学第一单元教案.doc

发布:2017-04-05约1.33万字共20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二年级数学学科教案 第一单元 课题:连加、连减 第1课时 总第 1 个教案 执教者: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2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正确掌握用竖式计算100以内连加、连减两步式题的方法。 2.通过计算连加、连减两步式题,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的能力及书写工整、规范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正确掌握用竖式计算100以内连加、连减两步式题的方法。 教学难点:碰到进位、退位时不要忘记进1和退1。 教学准备:教学光盘 教学过程: 学情预判: 受旧知的影响,估计大部分学生会采用分竖式计算此题,先用用竖式算出第一步加法的和46,并把它作为第二步计算的一个加数,写在第二个竖式上,再把第一步计算的得数46与算式中的第三个加数26相加。但也不排除有个别学生使用连竖式,但是为什么第二个竖式可以接着第一个竖式写,这里的理解需要细化。 一、情境导入 1.出示例1情境图。 2.提问: (1)从图中你知道哪些信息? (2)根据这些信息,可以提出一个什么问题呢? (3)待学生回答后,完整的出示例1: 同学们折纸船,第一人折了19只,第二人折了27只,第三人折了26只。三个人一共折了多少只? (4)要求三个人一共折了多少只,你准备怎么列式? 二、探究交流 1.教学例1。 19+27+26= (1)提问引导: ①观察,这道题有什么特点? ②这道题的运算顺序是什么? ③这道题的数比较大,口算起来比较慢,你们有什么好办法? (2)分组讨论不同的计算方法及各种计算方法的优劣。 要求: ①先分小组讨论这道题的计算方法(你们组准备怎么做)。 ②把本组讨论出的方法做在练习本上。 ③如果一个组讨论后得到了几种不同的方法,可以都记录下来。 (讨论过程中,重点提示学生: ①首先,在别的同学发言时,要认真地倾听同学的发言,找出其他同学的优缺点。 ②其次,在听完别人的发言后,要善于给同学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③要善于在交流的过程中学习。学习别人的好方法、好思路、好习惯等。) 对比三种方法,选择最优方法: 问:谁来说说,这三种方法各有什么优缺点? 方法一:两个竖式计算。 优点: 1.同学们比较熟悉这种竖式的书写方法。 2.在计算过程中,难度较小,不易出错。 缺点: 1.费时间。 2.这两个竖式不太好安排格式,如果写不好,容易显得很乱。 方法二:连着写两个竖式计算。 优点: 1.写起来会比第一种方法省点时间,少写了一个62,竖式由两个减少到了一个。 2. 这个竖式写起来会比较美观。(相对于第一个竖式而言) 缺点: 容易丢掉第二步的加号。 方法三:写一个竖式计算。 优点: 1.更省时间。 2.计算时比较简单,只要一位一位的计算就可以了。 缺点: 1.在计算的过程中,容易丢掉进位。 2.对于一些计算不熟练的同学来说,计算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师:这三种方法各有各的优缺点,在同学们自己做题时,可以选择一种自己最喜欢的,最省时的方法。 (5)小结: 问:做完这道题,大家有什么收获? 2.教学“试一试”。 (1)直接出示试一试。 90-25-28= (2)对比: 问:这道题与例1有什么不同? 例1:是一道连加的两步式题。能得到三种不同的算法。 例2:是一道连减的两步式题。只能用例1中的前两种方法。 (3)师生、生生多边交流: 问:这道题怎么算最好? 用两个竖式计算最保险。老师举例90-20-25怎样算最好? (4)小结:哪一步如果能口算,就可以口算,在计算过程中,提高自己的计算能力。 三、反馈完善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独立完成,说说做题的注意点。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要求:做题速度比较快的学生可以按顺序将六道题目依次做完,做题速度比较慢的学生可以任选三道题计算出结果。 3.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小组互相说说图意,列式。然后交流。 4.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1)要求一共摘了多少个?与哪两个已知条件有关?怎样列式?为什么?学生列式计算。 (2)运走60个是从哪里运走的?怎样求出还剩多少个?怎样列式?为什么?学生列式计算。 四、全课总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 1.大家有什么收获? 2.还有什么问题吗? 3.除了同学们总结出来的方法,你还有什么更好的方法吗? 五、布置作业 补充习题第1页 思考与调整 二年级数学学科教案 第一单元 课题:加减混合 第2课时 总第 2 个教案 执教者: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4页。 教学目标: 1.掌握不带括号的加减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 2.用竖式正确计算加减混合两步式题,提高计算能力。 3.培养观察、比较、分析能力,养成认真审题、书写工整和格式规范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加减混合的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