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分析化学》第五章 酸碱滴定法.ppt

发布:2017-05-30约8.72千字共69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怎样学习有机化学 第五章 酸碱滴定法 第一节 酸碱指示剂 第二节 酸碱滴定类型及指示剂的选择 第三节 酸碱滴定液的配制和标定 第四节 应用实例 第一节 酸碱指示剂 一、 指示剂的变色原理 二、 指示剂的变色范围 三、 指示剂变色范围的影响因素 四、 混合指示剂 一、 指示剂的变色原理 一、指示剂的特点 a.弱的有机酸、碱 b.酸式色和碱式色结构不同,颜色明显不同→指示终点 c.溶液pH变化→指示剂结构改变→指示终点变化 一、 指示剂的变色原理 一、 指示剂的变色原理 二、 指示剂的变色范围 二、 指示剂的变色范围 讨论 1.在任何溶液中,指示剂的两种颜色必定同时存在。 2.pH相差一个单位,浓度相差10倍。 3.实际与理论的变色范围有差别,深色比浅色灵敏 4.指示剂的变色范围越窄,指示剂变色越敏锐 常用酸碱指示剂 三、 指示剂变色范围的影响因素 1.指示剂的用量 2.温度的影响 3.溶剂的影响 4.滴定次序 1.指示剂的用量 尽量少加,但不能太少,否则终点不敏锐 指示剂本身为弱酸碱,多加增大滴定误差 例:50~100mL溶液中 加入酚酞 2~3滴,pH=9变色 加入酚酞15~20滴,pH=8变色 2.温度的影响 T → KHIn→ 变色范围 注意:如加热,须冷却后滴定 例:甲基橙 18℃ 3.1~4.4 100℃ 2.5~3.7 灵敏度↓↓ 3.溶剂的影响和滴定顺序 溶剂的影响 极性→介电常数→KHIn → 变色范围! 滴定次序 无色→有色,浅色→深色 例: 酸滴定碱 → 选甲基橙 碱滴定酸 → 选酚酞 四、 混合指示剂 组成 1.指示剂+惰性染料 例:甲基橙+靛蓝(紫色→绿色) 2 .两种指示剂混合而成 例:溴甲酚绿+甲基红(酒红色→绿色) 特点 变色敏锐;变色范围窄 四、 混合指示剂 第二节 酸碱滴定类型及指示剂的选择 一、 强酸(强碱)的滴定 二、 强碱滴定一元弱酸 三、 强酸滴定弱碱 四、 多元酸(碱)的滴定 一、 强酸(强碱)的滴定 NaOH(0.1000mol/L) →HCL(0.1000mol/L, 20.00mL) 1.滴定过程中pH值的变化 2.滴定曲线的形状 3.滴定突跃 4.影响滴定突跃的因素和指示剂的选择 1.滴定过程中pH的变化 (1)滴定前(Vb = 0) 1.滴定过程中pH值的变化 2)滴定开始至化学计量点 前(Vb < Va) SP前0.1% 时 ,加入NaOH 19.98mL 1.滴定过程中pH值的变化 (3)化学计量点时(Vb = Va) (SP) 1.滴定过程中pH值的变化 (4)化学计量点后 ( Vb > Va ) SP后0.1% 时 ,加入NaOH 20.02mL 2.滴定曲线的形状 3.滴定突跃 滴定突跃:化学计量点前后0.1% 的变化引起pH突然改变的现象。 滴定突跃范围:滴定突跃所在的pH范围。 用途:利用滴定突跃选择指示剂。 4.指示剂的选择原则 指示剂变色点pH处于滴定突跃范围内(指示剂变色范围部分或全部落在滴定突跃范围内) 5.影响滴定突跃的因素 影响因素:浓度 5.影响滴定突跃的因素 强酸滴定强碱的滴定曲线 二、 强碱滴定一元弱酸 1.滴定过程中pH值的变化 2.滴定曲线的形状 3.影响滴定突跃的因素和指示剂的选择 4.弱酸被准确滴定的判别式 1.滴定过程中pH值的变化 (1)滴定前Vb = 0 1.滴定过程中pH值的变化 (2)滴定开始至化学计量点前Vb < Va 加入19.98mLNaOH时 1.滴定过程中pH值的变化 (3)化学计量点时 Vb = Va HAc 转化为NaAc 1.滴定过程中pH值的变化 (4)化学计量点后 Vb > Va SP后0.1% 时 ,已加入NaOH 20.02mL 2.滴定曲线的形状 2.滴定曲线的形状 起点pH为2.88而不是1 滴定曲线坡度由大到平缓又到大--缓冲作用 计量点pH8.73而不是7 一滴引起的突跃范围较窄(7.7~9.7) ,且在碱性范围 选碱性范围变色指示剂 3.影响滴定突跃的因素和指示剂的选择 3.影响滴定突跃的因素和指示剂的选择 影响因素:被滴定酸的性质,浓度 C一定, Ka↓,⊿pH↓ Ka一定,C↓,⊿pH↓(滴定准确性越差) 指示剂的选择: ⊿pH =7.74~9.7,选碱性范围变色的酚酞,百里酚酞 4.弱酸能被准确滴定的判别式 三、 强酸滴定弱碱 1.滴定曲线 与强碱滴定弱酸类似,曲线变化相反 2.影响滴定突跃的因素 3.指示剂的选择 4.滴定曲线的形状比较 四、 多元酸(碱)的滴定 (一)多元酸的滴定 1.滴定的可行性判断 2.化学计量点pH值的计算和指示剂的选择 (1)当第一级H +被完全滴定后,溶液组成NaH2PO4两性物质 2.化学计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