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基础应用化学》课件 第五章-酸碱平衡与酸碱滴定法.ppt

发布:2021-07-11约1.16万字共69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五章 酸碱平衡与 酸碱滴定法 目 录 CONTENTS 1 2 3 酸碱的质子理论 缓冲溶液 电解质溶液 目 录 CONTENTS 4 5 6 酸碱指示剂 滴定方式与应用 酸碱滴定类型及指示剂的选择 PART 1 酸碱的质子理论 酸碱的质子理论 1887年瑞典科学家阿仑尼乌斯提出了他的酸碱电离理论:凡是在水溶液中电离产生的全部阳离子都是 的物质叫酸;电离产生的全部阴离子都是 的物质叫碱,酸碱反应的实质是 和 结合生成水的反应。但这个理论存在一定的缺陷性,如Na2CO3、Na3PO4等的水溶液也显碱性,可作为碱中和酸;气态的氨和氯化氢发生中和反应并无水生成等。 (一)酸碱的定义 例如,HCl、HAc、 、 等能给出质子,都是酸;而 等能接受质子,都是碱。若某物质既能给出质子,又能接受质子,就既是酸又是碱,可称为酸碱两性物质,如 等。 酸碱的质子理论 (一)酸碱的定义 酸碱的质子理论 例: 其中,NH3是 的共轭碱,反过来 是NH3的共轭酸;对于酸碱两性物质, 的共轭酸是H2CO3, 的共轭碱是 。 (一)酸碱的定义 酸碱的质子理论 需要说明的是: (1)酸碱可以是正离子、负离子,也可以是中性分子。酸比它的共轭碱仅多一个质子。 (2)酸碱是相对的。同一种物质在不同的介质或溶剂中可能具有不同的酸碱性。 例如: 在半反应 中是碱; 在半反应 中是酸。 (3)共轭酸碱体系是不能独立存在的。由于质子的半径极小,电荷密度极高,它不可能在水溶液中独立存在(只能以水合离子的形式 存在,或者说只能瞬间存在)。因此,上述的各种酸碱半反应在溶液中也不能单独进行,而是当一种酸给出质子时,溶液中必定有一种碱接受质子。 (一)酸碱的定义 酸碱的质子理论 酸碱反应实质是两对共轭酸碱对之间传递质子的反应。通式为: 酸1+碱2 酸2+碱1 例如: 单独一对共轭酸碱本身是不能发生酸碱反应的,因而我们也可以把 “酸 碱+质子”称为酸碱半反应,酸碱质子反应是两对共轭酸碱对交换质子的反应。 (二)酸碱反应的实质 酸碱的质子理论 (三)酸碱强度 强酸给出质子的能力很强,其共轭碱则较弱,几乎不能结合质子。弱酸给出质子的能力很弱,其共轭碱则较强。一般来说,共轭酸越强,它的共轭碱就越弱;共轭碱越强,它的共轭酸就越弱。 PART 2 电解质溶液 电解质溶液 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叫做电解质,如HCl、HF、HNO3、NaOH、Cu(OH)2、KCl、KNO3、CaO等。有些电解质参与酶的催化,又称为酶的激活剂。例如,钙是凝血因子之一;铜能促进血红蛋白的合成;镁能激活磷酸酶; 能激活胃蛋白酶原。 在水溶液和熔化状态下都不导电的化合物叫非电解质,如NO、C6H12O6等。 电解质溶液 (一)强弱电解质溶液 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全部离解或近乎全部离解,如NaCl、NaOH和HCl等,主要以正、负离子的形式存在于溶液中: 1、强电解质 电解质溶液 (一)强弱电解质溶液 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完全(或大部分)解离成离子,每一个离子被一群带相反电荷的离子包围,这一群离子称“离子氛”,如图所示。在强电解质溶液中,由于离子氛的影响,使得溶液中表现出的离子浓度比实际浓度减小了。这种能起作用的离子浓度,就是离子活度,又称有效浓度,离子活度以符号α表示,它与真实浓度c之间关系为: 式中, 称为活度因子,它反映了强电解质溶液中离子互相牵制程度。一般来说活度因子小于1,活度小于浓度。在极稀的强电解质溶液中,离子之间距离很大,彼此作用很弱,此时 趋近于1,活度基本上等于浓度。 1、强电解质 电解质溶液 (一)强弱电解质溶液 2、弱电解质 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只有一小部分离解,如HAc、NH3等,主要以分子状态存在于溶液中,只有少部分电离成正、负离子。 弱电解质存在着解离平衡(用AB表示弱电解质): 电解质溶液 (二)弱电解质的离解平衡 1、解离度 解离度是在一定温度下,弱电解质在溶液中达到解离平衡时,已解离的弱电解质分子数占弱电解质分子总数(包括已解离的分子和未解离的分子)的百分数,常用α来表示: 相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