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瘫患儿平衡功能训练.pptx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脑瘫患儿的平衡功能训练
维持平衡的决定因素
平衡功能训练是脑瘫患儿康复训练的一项内容,对提高患儿的康复效果有重要作用。
影响脑瘫患儿平衡功能的因素
感觉系统失调 如触觉、关节感觉、平衡觉、视觉失调及反应迟钝等。
位置和姿势反射发育障碍,原始反射持续存在,保护性反射延迟出现或不出现。
肌肉和骨骼发育不正常 如屈、伸肌发育不协调、不对称、牙齿、脊椎发育不正常、髋关节发育不良等。
肌张力不正常 由于肌张力过高、过低或不稳定,因而导致患儿骨盆前倾、屈髋、髋关节半脱位、膝反张、尖足等。
运动发育不正常 运动发育落后,如抬头、翻身、爬行、移动、坐位、站位等均表现异常姿势及异常运动发育。
运动处方制定—应依据平衡测定结果和临床检查所发现的问题制定不同的训练方案
痉挛型脑瘫(spasticity) 此型约占脑瘫患儿的½,临床以肌紧张亢进、运动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运动处方制定原则为:①缓解肌肉僵硬和紧张,使患儿躯干充分伸展;②鼓励患儿进行避免痉挛姿势的运动,诱导出正常运动模式;③利用改善躯干可动性的手法调节躯干的对称性姿势,促进大动作肌姿势变换的能力;④进行早期预防畸形发生的训练。
手足徐动型脑瘫(athetosis)此型约占脑瘫患儿的1/4,临床的主要特征为不随意运动,多表现为头不能竖立呈低张状态,随着年龄增长肌紧张逐渐增强。运动处方制定原则为:①促进上半身对称性运动,特别是头部调节与两手的动作;②抑制上部躯干肌紧张及间歇性节律性收缩,对短缩肌群进行延展性训练,保持局部稳定性;③促进抗重力姿势的稳定性和做动作时的固定能力;④做上肢运动调节训练,帮助患儿实现自主动作;⑤进行早期预防发生挛缩与变形的训练。
平衡功能能力治疗
平衡功能能力治疗的原则可概括为5、4、3、2、1原则,即5个关键点的姿势调整和运动、4方面能力提高、3种主要体位调整性训练、3个注意点和医患统一。
5个关键点的姿势调整和运动
4方面能力提高
3种主要体位调整训练
2个注意点
医患统一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