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迅仓库管理日常问题处理汇总.docx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仓库管理 1.问:什么是库存成本价? 答:系统中成本价采用“移动加权平均算法”移动加权平均法下库存商品的成本价格根据每次收入类单据自动加权平均;其计算方法是以各次收入数量和金额与各次收入前的数量和金额为基础,计算出移动加权平均单价。其计算公式如下: 移动加权平均单价= (本次收入前结存商品金额+本次收入商品金额) / (本次收入前结存商品数量+本次收入商品数量) 以下以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明: 例1:货品A,期初结存数量10,加权价10,金额为100,发生业务如下: 销售11;采购10,采购价格11; 成本计算过程如下: 销售时,成本金额为11*10=110;销售后结存数量:-1;加权价:10;结存金额:-10;采购后,结存单价位:(-10+10*11)/(-1+10)=11.111111
2.问:什么是成本调整差额? 成本调整差额主要来源有以下3方面: (1)成本调整单调整的金额 (2)退货价格不对也可能有成本调整差额,假设商品A目前库存100个成本价5元,然后进行退货操作退了100个退货价是6元那么库存变成0,但是产生100的成本差额,这时系统会把库存总成本变成0,这100元就放到成本差额中。 (3)在出现负库存的时候,采用了一种加权移动平均算法的替代算法,一旦库存变成正库存就会以当时的进价做为成本价,产生一定的差额!这时候把这些差额放到了成本调整差额中.负库存销售的时候会以成为负库存时的成本价做为成本价,并且一直不变,直到变成正库存,才用进货价代替原来的负库存的成本价。假设某商品A11.30日销售了100个库存数量-100,平均成本价5元,12.1日进货50个进价4.5元,12.2日进货60个进价4.4,那么12.2日的结存是10个,成本价按照规则是4.4,那么结存的成本金额就是44元,这时候就会有一定的成本差额了,首先销售成本是5*100=500采购成本是50*4.5+60*4.4=489.0 那么成本调整金额就是489-44-500=55元,实际上这个差额是这样来的,商品预先销售了100个它的成本当成了5元,但是后来进货首先是进了50个4.5的那么成本多算了0.5*50 =25后来又进了60个4.4,未冲销的库存是-50个那么50*0.6=30那么成本调整差额就是25+30=55元。
3.问:商品为什么会出现负库存? 答:当没有做采购入库就进行前台销售后,商品库存查询即为负数。
4.问:库存查询支持货号不清晰查询吗? 答:支持。
5.问:对于内部领用的商品该如何进行处理? 答:通过仓库管理—库存调整单选择出库,原因作“领用”
6.问:库存成本价异常,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答:有可能是由以下几种情况引起的: (1)负库存销售 (2)商品建档不完整,建档时进价为0,先销后进 (3)录单出错,如不小心把条码当成单价录入单价字段
7.问:库存调整单中数量是指调整后库存数量还是调整数量? 答:库存调整单中数量指的是调整数量,如某商品现库存是10,需要调整其库存为15,则录入库存调整单时数量栏应该录入5,而非15
8.问:商品做出库操作时,当库存量不足能否控制不让出库? 答:仓库管理—更多功能—库存设置选择“商品出库操作,库存量不够时提示”,“且不允许出库”
9.问:为什么我在制作组合拆分单时选择货号是空的? 答:此处选择的货号需为在商品档案中商品类型为制度组合或者制单拆分的商品。
10.问:组合拆分单选择了拆分方式和货品,点击的时候总是提示没有输入单据的明细内容,为什么? 答:在基本档案–组合商品中输入拆分/组合商品的成分商品后再做组合拆分单
11.问:商品分等级销售类商品其商品类型应如何设置,如进货一批苹果A,需要分为B、C、D三个等级商品销售,系统如何实现? 答:该类型商品建议设置其商品类型为自动转货。故障例子中应定义A商品的商品类型为自动转货,然后在[基本档案]-[组合商品]模块定义其成分商品为B、C、D,成份数一般设置为1,前台销售B、C、D,系统日结时将使用B、C、D的销售数按比例冲减A商品对应的库存。
12.问:预盘单有什么作用? 答:预盘单意思是把商品按实际摆放位置预先录入系统,录入存货盘点单时引入预盘单,系统自动按顺序引入对应商品,用户只需按顺序录入盘点数量即可,以提高录入效率。
13.问:能否控制预盘单在同一批号里只能引用一次? 答:库存管理–仓库设置—公共选项中选择“预盘单在同一盘点批号里只能被引用一次。”
14.问:建立了多个盘点批号,能否进行删除? 答:可以在仓库管理—差异处理中引用该盘点批次,进行“删单”操作即可。
15.问:盈亏数量是如何得来的? 答:盈亏数量是实盘数量与电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