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人口统计分析的基本指标.ppt

发布:2019-03-04约5.86千字共110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腐蚀是金属和周围环境发生化学或电化学反应而导致的一种破坏性侵蚀。腐蚀是一种化学过程,而且大多都是电化学过程,伴随着氧化-还原反应的发生。 金属的化学腐蚀:金属跟接触到的物质直接发生化学反应而引起的腐蚀。 金属的电化学腐蚀 :不纯的金属或合金与电解质溶液接触,会发生原电池反应,比较活泼的金属失电子被氧化的腐蚀。 腐蚀的本质:金属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金属从矿石(金属氧化物)中提炼出来需要很大的能量,使其处于一个高能级状态。 热力学的一个规律是:材料总是趋向于以最低能量状态存在。 因此,多数的金属处于热力学不稳定状态,具有寻求低能量状态的倾向,如形成氧化物或其他化合物。 金属转化成低能量氧化物的过程就是腐蚀。 4 死亡和死亡分析指标 死亡 在对死亡人口资料进行分析以前,必须首先了解死亡的概念和死亡人口统计的口径。 联合国和世界卫生组织把死亡定义为:“死亡是指出生后的任何时间生命现象的永久性消失”。 死亡事件只能在活产以后发生,因此死亡的意义和出生的意义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 要注意,胎儿(或宫内)“死亡”以及完成出生过程以前的“死亡”都不作为死亡统计。胎儿死亡包括死产、自然流产和人工流产等。 如果以一年为单位,死亡率的计算公式为: 分年龄死亡率 分年龄死亡率可以粗略地表述为每千名某年龄的人口中在一年内死亡人口的比例,用公式表示为: 0岁人口死亡率 0岁人口死亡率的定义是,分子为某年死亡的婴儿(0岁人口或不满1周岁的人口),而分母应该是该年内0岁人口存活的人年数。 婴儿死亡率 婴儿死亡率的定义是这样的:在一定时期内新出生的活产婴儿中,不满周岁死亡的婴儿占全部活产婴儿的比例称为婴儿死亡率,用千分比来表示。 它反映每一千个新生婴儿在不到1周岁前死亡的比例。 该指标虽然称做“率”,但却是比例的概念,因此它与前面定义同期人口分析中的“率”的定义是不同的。 设1为以住某年代号,2为当年代号,那么两年的死亡人数的变动可表示为: 绝对变动也可表示为: 死亡人口的年龄分布是指各年龄组死亡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通常有两个峰值:一个峰值在0~4岁组,另一个峰值在70岁以上年龄组 从世界上分年龄死亡率下降的相对规律上看,死亡率下降的开始阶段中青年组死亡率最先下降,而婴儿和老年组死亡率下降速度比较慢,从总体上看,这时的死亡率水平是比较高的,死亡率分布曲线是“U”型;当中青年死亡率下降到一定程度后,婴儿死亡率的下降开始起主导作用,下降速度明显快于中青年和老年组死亡率的下降;当婴儿死亡率较稳定以后,老年组死亡率的下降开始起主导作用,此时人口的死亡水平已经达到相当低的程度了,而死亡率分布曲线从“U”型变成“J”型。 终身生育率反映也是妇女一生的真实生育水平,而总和生育率则是假定的生育过程。总和生育率不等于妇女一生平均生育的孩子数量。这一点应该特别引起注意。 6、累计生育率 累计生育率是从生育起点年龄开始,依次将各年龄生育率累加,一直累加到所规定的年龄为止。计算公式是: 这里为截止到岁(不包括岁)的累计生育率;为岁年龄生育率。 三、生育率指标之间的关系 出生人数与出生率的关系是: 出生人数=平均人数×粗出生率 出生人数与一般生育率的关系是: 出生人数= 育龄妇女平均人数×一般生育率 以第二个公式来说,出生人数分解为育龄妇女平均人数和一般生育率两项,可以说出生人数的变化受育龄妇女人数和一般生育率变化的影响。 对于具体问题来说,育龄妇女人数的变化到底在多大程度上影响了出生人数的变化,与一般生育率相比,哪一个因素对出生人数变化的影响更大一些。这些问题通过因素分析就可以解决。 以1表示前期序号,2表示后期序号,那么出生人数变动因素分析公式为: 某地出生人数变动因素分析 在出生人数的相对变动中,育龄妇女人数的变动对其贡献为1.05,而一般生育率变动的贡献达到1.14,一般生育率对出生人数的影响大大育龄妇女人数的影响。 前后期相比,出生人数增加了367人,其中有90人是由于育龄妇女人数的增加所引起的,有277人是由于一般生育率的提高所引起的。 (粗)出生率和一般生育率的关系 用字母表示就是: 已知某地1987年出生率,一般生育率,育龄妇女占总人口比重,1990年出生率,一般生育率,育龄妇女比重。利用公式: 说明,出生率在这两年间相对增长19%,是受一般生育率和育龄妇女比重这两个因素影响的,而一般生育率的增长影响了1.14,育龄妇女比重的增长只影响1.04,说明生育率增加对出生率的影响大于育龄妇女比重增加的影响。 说明出生率增长的3.38个千分点中,有2.55个千分点是由生育率的增加引起的,只有0.83个千分点是由育龄妇女比重增加引起的。 一般生育率与分年龄生育率的关系 在实际人口变动中,即使各年龄妇女的生育率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