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资源、能源与环境.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在影响环境的诸多因素中,人口是最主要、最根本的因素; 人口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 人口问题是人类所面临的一个基本的生态学问题。 人多为患!(巴基斯坦) 截至2005年6月世界总人口数约65亿,美国人口数位居中国和印度之后,名列世界第三。 美国人均收入是中国18倍。据“世界银行”各国发展指数的“世界评比项目”的最新报告,美国的人均收入在2007年已达到45,594美元,远高于法国(40,782)、德国(39,650)、意大利(35,386)、日本(34,023)。台湾排全球第26名,是16,274美元。中国排第104名,是2,460美元。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10年中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919元,城镇居民全年人均可支配收入19109元。 而知名财经评论员余丰慧指出,美国2010年人均收入大约为5万美元,相当于人民币32万元,为中国城镇居民收入的16.75倍。 第一节 人口与环境 一、人口的增长 二、人口的分布 三、人口预测模型 四、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影响 一、人口的增长 世界人口现状 中国人口现状 1、世界人口的增长及现状 1750—2050年世界人口增长趋势和预测示意图 2、世界人口增长的特点 随经济的发展,现代时期人口增长率急剧增高; 人口增长两极分化:发达地区人口增长率较低,不发达地区人口增长率较高;(P75、79) 世界人口相对集中于发展中国家;(P76) 城市人口急剧增长;( P79 ) 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 P79 )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地区,大致有哪些人口发展模式? 3、人口发展模式 “高-高-低”模式(原始型和传统型) “高-低-高”模式(过渡型) “低-低-低”模式(现代型) (1)原始型和传统型:高-高-低阶段 (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增长率) 自从人类诞生以来,直到工业革命以前,世界人口发展绝大部分处于这个阶段。 生产力发展; 现代科学知识的普及; 医疗卫生技术的进步; 人类生活水平和文化水平的提升; 人的生育观念和生育行为也发生较大的变化。 1、“三低”特征; 2、人口自然增长率仍然保持下降的趋势, 不少国家甚至出现人口零增长或者负增长。 如:意大利、匈牙利、瑞典、 德国、 波兰、奥地利、 英国、比利时、芬兰 1.除澳大利亚、新西兰以外的大洋州其它国家 和非洲国家——“过渡型”; 2.亚洲和拉丁美洲国家——“过渡型”和“现代型” ; 中国人口的发展模式 “高-低-高”型 “三低”型 (1)我国人口总特征是什么? (2)由此导致的恶果有哪些? (3)由此得出的结论是什么? (1)我国人口总特征 人口基数大,总量增长迅速; 增长率变化明显; 年龄结构属年轻型,但已开始向成年型过渡,并已出现一定的老龄化趋势; 农村人口比重大; 人口分布不均衡; 人口素质有所提高。 (2)中国人口发展特点 人口增长速度快 农村人口比重大 人口城市化加快 人口老龄化 男女性别比偏高 人口分布不均 人口素质亟待提高 中国历史上的人口增长 1、人口基数大,1949年时已达5.4亿人。 2、1949年后国内没有战争,形势稳定,生活和医疗条件得到改善,许多烈性传染病被消灭,婴儿生下必活,老人寿命延长,出生率大大上升,死亡率大大下降。 3、传统生育观念作怪,如“多子多福”、“早生儿子早得济”、重男轻女等。 4、因经济落后,特别是农村养儿就是为防老; 5、因科技落后,家和国都以人力来弥补生产工具或军事装备之机械化自动化的不足。 6、对马寅初不当的批判及政策的不当。P78 二、人口分布状况 1、世界人口主要聚居在地球的四个地区 西部和中部欧洲 特别是英国、法国、比利时、卢森堡、德国和意大利; 北美东中部 即美国东部和加拿大东南地区; 南亚次大陆 包括巴基斯坦、印度、孟加拉和斯里兰卡; 亚洲的远东部分 特别是中国东部、朝鲜、日本等。 据联合国人口与发展委员会2001年发表的调查报告指出: 世界较发达地区的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22人; 欠发达地区的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59人,几乎是发达地区的3倍。 三、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影响 环境对人口的承载能力有限 人口增长对自然资源的压力 我国每年新增人口的消耗 ①人口增加,人均耕地日趋减少。现在人均耕地不足0.10hm2,只有世界水平的1/4。 据估计,21世纪中期,人均耕地将减少到国际公认的警戒线0.05hm2。 ②为保证粮食供应,加剧开发土地,致使土质恶化愈加严重: 全国有1/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