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短穗突变体的性状分析和短穗基因定位的中期报告.docx
水稻短穗突变体的性状分析和短穗基因定位的中期报告
本研究旨在深入探究水稻短穗突变体的性状以及短穗基因的定位,为其育种运用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一、性状分析
通过对水稻短穗突变体和野生型的比较观察,发现突变体的穗长显著缩短,穗重明显降低,每穗颗粒数也有所减少,而颗粒大小和形态与野生型无显著差异。同时,突变体的株高相对较高,幼苗和成熟期间叶片形态、颜色和质地等方面没有明显的改变,除短穗外无其他明显的突变表现。
二、基因定位
1.建立F2群体
通过野生型与短穗突变体进行杂交,得到F1代,再将F1代自交三代,得到F2群体。
2.制备基因组DNA
从F2群体中选取100株个体,采用CTAB法提取其基因组DNA。
3.SSR分析
采用SSR分子标记对F2群体进行扫描,收集相关数据。
4.LOD法构建遗传图谱
将SSR数据输入MAPMAKER/EXP3.0软件进行遗传图谱构建,并通过LOD方法确定目标基因位置。
5.基因定位结果分析
根据LOD方法计算结果,我们成功将短穗基因定位到了第3条染色体的一个较小区间内,为后续的分子克隆奠定了基础。
以上为本研究的中期报告。进一步的研究工作将会根据基因显性、隐性等特点进行特异性的分析和处理,以期能够准确快速地克隆目标基因,并对其功能进行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