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教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历史人物教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对苏海老师《美国国父华盛顿》一课教学的反思
戴羽明
(天津市中小学教育教学研究室,天津 300200)
《历史教学》2013年第10期
【关键词】历史,人物教学,史观
近期,天津一中青年教师苏海设计并执教的研究课《美国国父华盛顿》在天津中学历史教师中产生了一定影响。这节课依据现行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精心设计了教学目标,特别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设计,依据教学对象的已有知识和历史学科能力素养,对课程内容和教学策略方法进行了精心的整合,为学生选择了较为丰富的历史资料,精心设计了具有梯度、富于思考性的系列问题,帮助学生在全面了解华盛顿这个历史人物的基础上,努力启发学生从不同角度去认识华盛顿这个历史人物,学会客观、理性地把握华盛顿这个历史人物。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调动学生的思维,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效果良好,切实达成了教学目标。总之,这是一节很优秀的、并值得研究的历史人物教学案例。
然而,从历史人物教学的角度审视,这节课在某些等方面也留下一些遗憾及需进一步商榷的问题,引发新课程背景下历史人物教学的相关思考。
一、历史人物有其历史的规定性——华盛顿与乾隆类比的思考
苏海老师这节课的导入设计,是以乾隆与华盛顿做比较的方式引入。设计意图在于指出:“这两个个体之间的差异,本质上体现的是传统的君主专制与新生的民主共和之间的尖锐对立,这种对立是资产阶段革命时代的基本特点,也是理解本节课的关键。”
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对待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国家地区的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需要从人类社会发展统一性和多样性的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地区、各国、各民族的文化传统,汲取人类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进一步形成开放的世界意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因此在教学中,一定要将历史人物置于历史情境中,通过联系三个必修模块的内容,综合分析历史人物与历史社会的互动关系。历史杰出人物之所以能够杰出,除个人因素外,更有社会因素,若非当时的社会基础已经蓄积动能,若非当时的环境条件所能激发,仅凭个人的主观性,是不可能发挥出现实作用的。所以说,评价历史人物绝不能脱离历史。
华盛顿个人的思想品质和政治才华是显而易见的,其个人魅力与其所处的时代是紧密相关的。过于夸大政治领袖的个人作用,不仅缺乏正确的历史观,同时还会对学生的思想教育产生偏颇。一是,容易导致学生产生“救世主情怀”,对政治领袖产生神秘感和距离感,在人格方面,容易形成“小人物心理”,自卑、依赖、缺乏自信,不利于积极主动、乐观向上等健康性格的养成。二是,容易陷入“人治社会”的思维逻辑,过分夸大政治领袖的个人作用,容易导致个人崇拜,容易导致学生淡漠社会责任意识,产生社会依赖心理,不利于现代社会“公民教育”的教育要求,有悖于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发展方向。
华盛顿是世界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领导了美国的独立战争和民主建国。从其所开创的民主政治的社会实践角度看,美国的民主共和制度有其历史的进步性,对后来世界各国的民主政治发展成为重要参照。但是,这时的“美国民主”也存在着局限性,很多问题甚至复杂矛盾至今尚未解决,这是历史和现实所公论的。引导学生深刻认识到这一点,可以帮助学生客观理性地审视“西方民主”,消解所谓美国民主政治“完美至上”的错觉。从而更深一步的认识到,华盛顿的政治功绩不仅具有历史的进步性,同时也不可避免的具有时代的局限性。以此也可以反观中国的民主发展道路和方向,既要以积极的心态向成功经验学习,更要以坚定的信念理解尊重中国的文化传统和当前的具体国情,走适合于中国的发展道路。
总之,历史人物是十分复杂的,历史人物的教学其难度更是相当大的。建议教师在教学中,紧密结合历史人物所处的时代背景,对历史人物进行整体了解,从而感受历史人物的时代特征,深刻认识历史人物与时代的互动关系,从而帮助学生在促进历史思维能力提高的同时,更能从杰出人物的典型示范中汲取精神滋养,从而促进学生心智的健全成长,真正发挥历史课程的教育价值。
【作者简介】戴羽明,男,天津人,天津市中小学教育教学研究室高级教师,研究方向为中学历史教学。
相关教学内容见苏海:《对美国国父华盛顿一课的教学研究和教学设计》,《历史教学》(上半月)2013年第9期。
陈旭麓:《论历史人物评价问题》,上海新知识出版社1995年版,第42页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