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椎动物学复习题探讨.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脊椎动物学复习题
1、脊索动物的三大特征和次要特征。
1、脊索(notochord)
1)发生:胚胎的原肠背壁加厚,
脱离原肠而发育,是中胚层而来。
2)位置:消化管与神经管之间
3)结构:由多泡状角质细胞所组成的坚韧、半透明而有弹性的一条圆柱形不分节的轴索。
4)存在:
2、背神经管(dorsal neural cord)
1)发生:由胚胎体背面纵沟内陷而形成,起源于外胚层。
2)位置:位于脊索或脊柱的背侧。
3)结构:呈管状。
4)存在:
3、咽鳃裂(gill slits)
1)发生:消化管的前端,起源于外胚层。
2)位置:咽部两侧
3)作用:低等脊索动物终生存在的呼吸器官;
4)存生:
脊索动物一些与某些无脊椎动物共同具有的一般特征
1、后口:与无脊椎动物的棘皮动物、毛颚动物、半索动物相同。
2、三胚层:从扁形动物开始。
3、两侧对称。从扁形动物开始。
4、次生体腔(真体腔):以中胚层细胞围成的真正的体腔,从环节动物开始就有了次生体腔。
5、分节现象。
这些共同特征说明了脊索动物是由无脊椎动物演化来的。
2、脊索动物门可分为几个亚门、几个纲及其主要特征。
根据脊索的存在形式分三个亚门:
1、尾索动物亚门:脊索和神经管只存在于幼体的尾部
2、头索动物亚门:脊索和神经管纵贯身体全长,由于脊索超过神经管的最前端。
3、脊椎动物亚门:脊索在胚胎中出现,成体被分节的脊柱取代。一般将脊椎动物亚门分为6个纲:
(1)、圆口纲;
(2)、鱼纲;
(3)、两栖纲;
(4)、爬行纲;
(5)、鸟纲
(6)、哺乳纲(兽纲)
3、试论脊索动物的起源与进化。
1、环节动物论:认为脊索动物起源于环节动物。
认为脊索动物起源于环节动物,因为都是两侧对称、分节、封闭式的循环系统。
2、棘皮动物论:认为脊索动物起源于棘皮动物。
认为脊索动物起源于棘皮动物,这是基于胚胎发育,棘皮动物胚胎发育过程中属后口动物,同时以体腔囊法形成体腔,与一般无脊椎动物不同,但与脊索动物相似。
3、演化
推测脊索动物的祖先是一种蠕虫状的后口动物,它们具有脊索、背神经管和鳃裂。出现于地质年代古生代的早期,距今约有5亿年左右,这种动物称为原始无头类。原始无头类有两个特化的分支:一支进化为尾索动物和头索头动物;另一分支进化为原始有头类,原始有头类向两个方向发展,一支进化为比较原始,没有上、下颌的无颌类(甲胄鱼、圆口类);另一支进化成具有上、下颌的有头类,即为鱼类的祖先。
4、文昌鱼胚胎发育的主要过程。
受精卵 ——桑椹胚 ——囊胚原肠胚 ——神经胚 ——(孵化)——幼体——(变态)—— 成体
5、为什么说研究文昌鱼在动物进化中有十分重要意义?
文昌鱼一方面终生具有脊索、背神经管、鳃裂这些是脊索动物所具有的进步特征,是一个典型的脊索动物的缩影。
另一方面又区别于脊椎动物体,身体结构具有一系列原始性特征,不具脊椎骨、无头无脑,无成对的附肢,无心脏、表皮仅由单层细胞构成、终生保持原始分节的肌节,排泄系统还没有集中的肾脏。
从胚胎发育上来看,文昌鱼一方面是以简单的形式近似于脊椎动物的发育;另一方面,其早期发育又与棘皮动物很相似。
所以从比较解剖学上、胚胎学上来看,文昌鱼是介于无脊椎动物与脊椎动物之间的过渡类型,也是动物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的联系环节。
6、分析文昌鱼的器官结构中哪些是原始性的,哪些是进步性的,哪些是特化性的?
一方面终生具有脊索、背神经管、鳃裂这些是脊索动物所具有的进步特征
身体结构具有一系列原始性特征,不具脊椎骨、无头无脑,无成对的附肢,无心脏、表皮仅由单层细胞构成、终生保持原始分节的肌节,排泄系统还没有集中的肾脏。
7、试述脊椎动物亚门的主要特征和分类(分类到纲)。
脊椎动物的的主要特征:
1、神经系统发达:分化出复杂结构的脑,称为有头类。
2、脊柱代替了脊索,成为新的支持身体的中轴。
3、咽囊和鳃裂:水栖脊椎动物鳃裂终生存在,作为呼吸器官,陆生脊椎动物发展了肺呼吸。
4、出现了完善的捕取食物的口器。
5、完善的循环系统。
6、排泄系统出现了集中的肾脏。
7、出现了成对的附肢作为专门的运动器官。
一般将脊椎动物亚门分为6个纲:
(1)、圆口纲;
(2)、鱼纲;
(3)、两栖纲;
(4)、爬行纲;
(5)、鸟纲
(6)、哺乳纲(兽纲)
8、简要说明圆口纲的原始性和特殊性。
圆口纲是现存脊椎动物中最原始的一纲,包括七鳃鳗、盲鳗等约50种低等的水栖动物。栖居于海水或淡水中,营半寄生或寄生生活,这类动物的外形虽然像鱼,但不是鱼,比鱼类低级得多,还没有出现上、下颌,因而称为无颌类,又因它们都有一个圆形的口吸盘,称为圆口类。
圆口纲的主要特征
1、没有真正的上颌和下颌,圆口类又称无颌类。
2、没有成对的附肢,没有真正的牙。
3、终生保留脊索。
4、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