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初中政 治学科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市级课题《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子课题《在初中政治学科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课题阶段性报告
政治组 陈国平
一、研究背景: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教育现代化的步伐越来越快。以计算机及网络设施为基础的信息技术介入教育教学的程度迅速得以提高。学科课程与信息技术相整合很快便成为新时期教学改革发展的一个热点。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主要内容的信息技术是科学技术中的尖端领域,在信息的获取、传递、处理和使用等方面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超强功能,使人的信息器官功能得以大大扩展。信息技术在教学辅助方面的优势是明显的,但各个具体学科如何有效地利用信息技术,使教学过程更优化,教学效果更显著,就要根据具体教学内容的特点,恰当地运用,充分发挥其优势。
2006年10月我们政治组申报了《在初中政治学科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课题开展研究。
二、研究意义:
1、是当今社会信息化发展的客观要求。
随着二十一世纪的到来,信息时代的特征日益明显。当今世界,信息化已经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信息的获取、分析、处理、应用的能力将作为现代人最基本的能力和素质的标志,因此从小培养学生掌握和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是信息社会对人才的基本要求。目前,世界各国对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都非常重视。我国如不在这方面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就会进一步拉大与其他国家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上的差距。所以国家教育部发出通知,要在今后的5-10年内,在全国的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以此推动我国的教育改革迈出更大的步伐,取得更大的成绩。可见现代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和深入,成为教育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其对教育的影响,从教育内容、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到教师观、学生观、学习观都是全方位的。
一场以计算机、互联网等数字媒体为代表和标志的知识经济浪潮以不可阻挡之势席卷全球。面对“信息爆炸”的波及和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中的全方位渗透,作为教学第一线的教师,我们更应清醒地认识到,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领域中的日益推广,势必推动基础教育整体的改革,成为促进教学改革的原动力和催化剂。因此,教育信息化的迅猛发展,为我们更新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观念,提供了机遇和挑战。
2、是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的迫切要求。
众所周知,思想政治课理论较多,部份内容枯燥乏味,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和社会实践距离较大,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难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与学的矛盾十分突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难度较大。在信息技术化的大潮下,思想政治课如何顺时代潮流、受学生喜爱、增学生知识、长学生能力、真正发挥其实效,无疑成为了摆在我们所有政治课教师面前的一大课题。近几年,在我国一些大中城市和东部沿海地区的中小学掀起了一股网络教学热。许多学校的老师开始运用网络进行教学,他们从因特网上寻找教学资源,并运用这些资源制作课件,使课堂教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学生学习变得更加主动、生动、活泼。原有的教学模式正在发生着巨大的变革,老师在教学中的角色也正在发生着改变。运用网络技术进行政治课教学,可以促使学生在网络上查询、探讨与课本内容直接相关的数据、事实与论点,而这些数据、事实与论点完全可能比课本上引举的数据、事实与论点更新、更多、更深刻、更全面,丰富的网络资源能更加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重要途径,有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展。
网络教学可以突破时空的限制,以学生自身的学习为主,以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以学生的活动为中心,强调学生的“学”。网络教学能使教学过程由单纯教师的“教”转变成“教与学”双向互动的过程,教学模式也从以掌握知识为目的的“维持性学习模式”转变为以掌握获取知识的能力为目的的“创新性学习的模式”,从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也可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网络教学提供给学生更多的获取知识、探究社会问题的空间。因此,只要教师能够设计比较科学的课题,提出比较有吸引力的社会问题,学生就能够做到在网上探究社会问题产生的原因、过程、现状、对策及评价等系列问题。尽管学生的探讨中有许多非科学的东西,但可以通过这种探索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总之,网络教学为实现学生主体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发展提供了非常理想的条件。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就是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将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教与学融为一体,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提高教与学的效率。
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是信息化社会发展对学校教育提出的必然要求。新世纪教育面临着有史以来的最为深刻的变革,这一变革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