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总结 - 广东省中山市三乡镇理工学校.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中山市三乡镇理工学校
计算机及应用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总结
我校计算机及应用专业实施课程体系改革以来,顺应了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趋势,课程设置以就业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国家职业资格鉴定为目标,促进了计算机专业教学的改革,提高了学生的计算机应用水平,使初、中级计算机应用人才的培养逐步适应了用人单位的要求,拓宽了学生的就业渠道,取得比较显著的效果。
一、我校计算机应用专业课程体系改革顺应了中职计算机课程改革的趋势
随着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网络与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社会各行业对初、中级计算机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而我校的计算机应用专业课程设置单一,多年不变,没有特色,造成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的脱节,无法跟上时代的步伐,阻碍了我校计算机专业的发展。通过对用人单位的走访和毕业生反馈的信息,经过全体计算机专业教师的认真研究和讨论,我们认为我校的计算机应用专业的课程改革迫在眉睫,刻不容缓。
21世纪,人类已跨入以计算机技术、计算机网络和信息高速公路为标志的知识经济时代,这将从根本上改变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在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发展更为迅速,人们的职业和岗位变动会更加频繁,但我校计算机应用专业的设置和课程安排大部分停留在几年前的水平,专业课程的内容过于笼统,理论性过强,所学的专业课程中,有相当一部分对学生进入社会后所从事的职业没有任何作用,而许多实用性广、专业性强的课程和计算机应用软件却又没有学到,即“学”与“用”严重脱钩。因此,为了迎接21世纪的挑战,我校的计算机专业课程设置的改革势在必行。
二、大力进行计算机应用专业课程体系结构改革
由于计算机在各行各业以极快的速度渗透,各种专业化、行业化的应用软件不断诞生和变化,人们已经很难对计算机在各个行业中的应用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更无法对无数计算机应用软件都进行系统的学习和应用。而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的就业范围主要是服务当地企业,我们通过对三乡镇各类型企业对计算机初、中级人才的需求调查和分析,确定了我校计算机应用专业的课程最近几年应集中在几个模块:办公软件应用、计算机设备安装与维护、计算机网络、图形图像处理、网站建设与维护等。
我校的计算机应用专业以优化的课程结构为基础,采用“模块+选修”的教学模式,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发展方向,选择相应模块的课程进行学习,同时也可以选修其它模块课程以增强就业能力,专业课程设置做到既“专”且“宽”,有较强的适用性,同时强化职业技能训练,培养学生的综合技术能力。
三、以课程体系改革促进教学观念和方法的改变
近几年,随着普通高校大幅度扩招,普通高中招生人数剧增,中等职业学校优质生源的比例大为减少。这给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也给中等职业学校的教育改革提出了新的课题——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课程的教学如何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我校计算机应用专业通课程体系改革,摒弃了一些理论性过强、实用性不高的课程,开设了很多操作性强、实用性广的课程,增强了操作技能的训练,同时以国家职业资格技能标准作为教学要求,使教和学的目的性大大增强。新的课程体系也对教师的教学方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教师要熟悉教学内容,而且要走进社会了解计算机新技术的发展动态,发掘课程的实用价值,贴近市场需求和就业需要,我们认为教师只有跟社会零距离接触,才能真正把握计算机技术的社会需求,我们的教学才有针对性,培养的人才也才有生命力。
课程体系改革以后,应用性课程多了,对我们的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要求每位教师一年要熟悉一门课程的教学内容,两年要熟练,三年要精通,用几年时间打造一个掌握实用计算机技术的专业教师团队,能够敏锐地把握现代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脉搏。
课程体系改革以后,计算机专业教师的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通过走出校门接触用人单位,使教师真正认识到社会需要的计算机技术和计算机人才,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发生了根本的改变,过去一本课本讲几年甚至十几年不变,教学方式跟普通高中的文化课变什么两样,而现在则要求计算机教师要紧跟计算机技术潮流,把握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方向,随着计算机应用软件的日益多样化,我们的教师也不可能包罗万有,也要根据教学的需要和自己的特长,确定自己的主攻方向,在较短时间内形成自己的专业特色,教师不再是万金油,为了适应社会的需要,必须使自己的专业技能向专业化、实用性方向发展,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才能走出校门就直接能融入社会参加实际工作,而以前我们的学生经常是毕业后还要进社会办的培训班学习然后再上岗。
随着课程改革和教师的教学观念更新,教学方式也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以前注重是理论知识的传授,以类似普通高中的模式进行教学,教学考核评价也多以理论考试为主,而现在则以国家职业资格鉴定考试为目标,教学中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以实用性技能训练为主,这种教学方式既符合学生的文化素质情况,又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