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心素兰蓝印花布》教学设计.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慧心素兰蓝印花布》教学设计蓝印花布是中国纺织历史上最具代表性的民间产品之一,它是一种曾广泛流行于中国民间的古老的手工印花织物。布面蓝白相间,深沉的蓝与纯净的白,在普通的棉布上组成了多姿多彩、寓意吉祥的纹样。蓝印花布在我国的民间艺术中有其独特的文化魅力。2006年蓝印花布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此,这堂课从直观导入、审美感悟、设计创意、延伸拓展这四部曲,为学生搭建平凡生活与审美意蕴之间的阶梯,与学生一起感受蓝印花布那浓郁乡土情。所以,我设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一、教学目标
①认知能力目标:感受蓝印花布淳朴鲜明的蓝白之美。②过程方法目标:初步了解蓝印花布的制作工艺和图案,感受蓝印花布的艺术特点。③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民间艺术现象,体会民间美术作品中的精神内涵,唤起学生对优秀民族民间美术的认同感、乡土情结与爱国主义情怀,珍视本土优秀文化遗产、传承和弘扬优秀的民族文化艺术。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蓝印花布的艺术特色,以简单的蓝白两色表现蓝印花布的质朴之美。教学难点:通过借鉴民间美术的方法、汲取民间美术的优秀特点,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并借此进行创新活动。
三、学情分析
中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图案基础知识,所以本课对图案的原理不作重点介绍。本课设计的宗旨是帮助学生关注民间工艺,关注乡土文化,分享历史文化遗产,体会作为中国人的骄傲,并以积极的方式主动参与到家乡民间文化的传承之中,以激发学生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
四、教学方法分析
①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感受体验蓝印花布的独特的魅力,引导学生发现蓝印花布的蓝白之美的神奇和魅力。②自主探究法:通过自主学习、自主发现、自主评价,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和创作热情。
五、学法指导
遵循“学为主体”的原则。让学生以个人或集体的方式参与教学活动,通过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提高审美能力。
六、教学过程
本节课教学由以下四个环节组成。
(1)创设情境,直观导入。课前我与学生一起收集了大量蓝印花布的图片和实物,帮助学生对蓝印花布建立初步印象。上课时首先播放介绍蓝印花布的视频作为本节课的导入部分,让学生加深对蓝印花布的视觉感受。
(2)自主探索,审美感悟。“审美感悟”是本课的重点。古老的蓝印花布与追求时尚学生可以说格格不入,要了解蓝印花布,首先得了解蓝印花布的发展历史。我通过引导学生回忆他们以前学过的《木兰诗》《孔雀东南飞》等名篇,借以文学,观以历史,当我们背诵到“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的时候,遥远的南北朝时期的织布场景已浮现在了大家的眼前。通过对历史的了解,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了祖国历史文化的悠久,人民的伟大,对家乡热爱之情油然而生。对蓝印花布的历史有了初步了解后,还要理解蓝印花布的制作工艺。因此,我为了帮助学生建立直观认识,播放了一段蓝印花布工艺制作的视频,与学生一起感受蓝印花布工序的繁复。观后让学生总结蓝印花布的工艺流程:设计——刻板——刮防——染浆——调和,染色——晾晒——刮白。“审美感悟”的还有一个重要环节是蓝印花布的图案的特点。①图案纹样的构成:植物花卉、动物纹样、几何图形。②蓝印花布有两种分类:白底蓝画和蓝底白花。③了解蓝印花布纹样的寓意以及与生活的联系。纹样大多是图必有意,意必吉祥,如:龙凤呈祥、年年有余、喜上眉梢、富贵平安、麒麟送子等表达了广大农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蓝印花布一般制作成被面、包裹、肚兜、门帘、工艺品。
(3)设计创意,作品展示。欣赏了这么多,这么漂亮的蓝印花布,学生也跃跃欲试了,接着教师就布置作业:请同学们以蓝印花布图案为表现元素设计一个自己家用的靠垫图案。学生在制作的时候,循环播放蓝印花布的作品。教师指导学生在设计中要注意蓝印花布图案的选择、大小、摆放位置,都会影响到最终的视觉效果。为了充分体现多元综合评价的内涵,我采用以下评价方法:作品展示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典型作品教师点评(展示学生作品)。在点评时,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感想,肯定和激励学生的表现力和创造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4)延伸拓展,品味时尚。蓝印花布发展于民间,体现了中国浓厚的乡土气息,迎合了当今现代社会人们返璞归真的追求,以它特有的蓝白分明、清新明丽、古朴深厚的风格赢得了现代人的喜爱。蓝印花布的魅力,不仅仅在于其为服装、家庭装饰等注入了朴实、清雅之风,还在于蓝印花布其实已成为了一种时尚文化。在教学结束之前,还设立了“延伸拓展”部分,展示蓝印花布在现代设计应用中的优秀作品,让学生体会“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这句话的含义,引导学生参与民间艺术的传承和创新。
总之,生活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放眼生活中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美无处不在,但过于平凡的生活使人们对美熟视无睹。因此,本节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