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亚,岩土勘察报告.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三亚,岩土勘察报告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2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2.1拟建场地概况
场地地处华北平原,属冲积、海积地平原。拟建场地原为居民区,本次勘察进场前已对大部分居民楼进行拆除,仅西侧留有部分建筑。场地势总体较平坦,各孔孔口标高一般介于
3.88~3.28m,仅场地西侧局部地势略高,该区域钻孔孔口标高介于4.37~4.18m.。
2.2场地地层分布及土质特征
根据《岩土工程技术规程》(DB29-20-2000)第3、2节、附录A《天津市地基土层序划分技术规程》(DB/T29-191-2009)及本次勘察资料,该场地埋深65.00m深度范围内,地基土按成因年代可分为以下10层,按力学性质可进一步划分为14个亚层,根据粉土(6)的厚度情况及粉质粘土(7、9)的分布情况将场地分为2个区域,其中A区:粉土(6)厚度较小,粉质粘土(7、9)分布;B区:粉土(6)厚度较大,粉质粘土(7、9)缺失。现自上而下分述之:
1、 人工填土层(Qml)
全场地均有分布,厚度0.50~1.80m,底板标高为3.32~1.68m,主要由素填土(地层编号1)组成,呈褐色,可塑状态,粉质粘土质,属中压缩性土。局部表层为杂填土。 人工填土填垫年限小于十年。
2、 新近冲积层(Q43Nal)
厚度2.00~3.80m,顶板,标高为3.32~1.68m,主要由粘土(地层编号3)组成,呈褐黄色,可塑状态,无层理,含铁质,属中(偏高)压缩性土。 本层土水平方向上土质尚均匀,分布尚稳定。
3、全新统上组陆相冲积层(Q43al)
·厚度3.00~5.00m,顶板标高为0.68~ -1.23m,该层从上而下可分为2个亚层。 第一亚层,粉质粘土(地质编号4a):厚度有所变化,一般为0.60~4.90m,呈灰黄色,可塑状态,无层理,含铁质,属中压缩性土。其中在25号孔附近缺失该层。 第二亚层,粉土(地质编号4b):厚度一般为1.00~4.80m,呈灰黄色,中密状态,无层理,含铁质,属中压缩性土 。局部夹粉质粘土透镜体。其中在26、31、69、70、71、72、73、75、76、77、78、79、83、85、86、90、92、93、95、100、101、102、103号孔附近缺失该层。
本层土水平方向上土质不甚均匀,各亚层分布不稳定。
4、 全新统中组海相沉积层(Q42m)
厚度变化较大,其中A区厚度较小,为11.00~13.70m;B区厚度较大,为20.50m,顶板标高为-3.32~ -5.32m,主要由粉土(地层编号6)组成,呈灰色,密实状态,无层理,含贝壳,局部为粉砂、砂性大粉质粘土,属中(偏低)压缩性土。本层土局部土层砂粘性变化较大,以砂粘互层状为主。本层土局部夹粉质粘土(地质编号6t),呈灰色,软塑状态,有层理,含贝壳,属中压缩性土。
本层土水平方向上土质砂粘性有所变化,厚度变化较大。
5、全新统下组沼泽相沉积层(Q41h)
仅在A区分布,厚度0.60~3.30m,顶板标高为-15.40~ -17.82m,主要由粉质粘土(地质编号7)组成,呈浅灰色,可塑状态,无层理,含有机质、腐植物,属中压缩性土。 本层土水平方向上土质较均匀,仅在A区分布。
6、 上更新统第五组陆相冲基层(Q3eal)
仅在A区分布,厚度2.20~4.00m,顶板标高为-17.70~ -18.80m,主要由粉质粘土(地质编号9)组成,呈灰黄色,可塑状态,无层理,含铁质,属中压缩性土。局部夹粉土透镜体。
本层土水平方向上土质较均匀,仅在A区分布。
7、 上更新统第四组滨海潮汐带沉积层(Q3dmc)
厚度0.70~7.70m,顶板标高为-20.59~ -24.28m,该层从上而下可分为2个亚层。
第一亚层,粉土(地质编号10a):主要在A区分布,厚度一般为0.80~3.80m,呈灰色,密实状态,无层理,含贝壳,属中(偏低)压缩性土。局部夹粉质粘土透镜体。
第二亚层,粉质粘土(地质编号10b):厚度一般为0.70~6.00m,呈灰色,可塑状态,无层理,含贝壳,属中压缩性土。
本层土水平方向上土质不甚均匀,各亚层变化较大。
8、上更新统第三组陆相冲基层(Q3eal)
厚度18.00~20.70m,顶板标高为-23.31~ -28.29m,该层从上而下可分为3个亚层。
第一亚层,粉砂(地质编号11a):厚度一般为6.10~10.50m,呈褐黄色,密实状态,无层理,含铁质,属中(偏低)压缩性土。局部夹粉质粘土透镜体。
第二亚层,粉质粘土(地质编号11b):厚度一般为1.20~6.00m,呈褐黄色,可塑状态,无层理,含铁质,属中压缩性土。
第三亚层,粉砂(地质编号11c):厚度一般为6.30~9.10m,呈灰黄色,密实状态,无层理,含铁质,属中(偏低)压缩性土。局部夹粉质粘土透镜体。
本层土水平方向上土质较均匀,分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