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2007年高考文综地理试题试卷分析及备考.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 . . .
.
.
.
2007年高考文综地理试题试卷分析及备考
西安高新第一中学袁霞
一 试题分析
(一)试卷组成
地理试卷沿袭以往的试卷题型组成,分为客观性试题和主观性试题两部分。客观性试题包括11个单项选择题的构成变化较大,在分值不变的情况下,1题增加到2题,变化为36题和37题两部分组成。2006年比较略有上升,尤其是选择题第6~8题难度较大。主观性试题部分总体难度不大,但37题具有一定的难度。
(二)试题特征
重视考纲 凸显学科主干知识
07年试题体现了考纲中对地理基础性知识、地理基本原理性知识等学科主干知识的考查,这些知识始终是地理学习和应用的前提。试题所考查的知识点主要有:气候类型的判断及分析、地形、洋流,河流、地方时计算、晨昏线分析判断、工业生产活动与区位因素分析、城市化发展、农业生产与自然条件分析等,均为地理学科主干知识。
2.重视学科基础知识, 突出对地理学科基本能力的考查
试题对基本知识的记忆和理解方面的考查,主要集中在选择题3-5题、综合题37题。提取有效信息进行科学、合理的判断可以说是解决每一道试题的关键,尤其是选择题9-11题、36题、37题和40题充分体现了对考生提取有效信息综合分析问题能力的考查。试题加大了题面信息量,注重题面信息与设问之间的联系,注重考生的思维过程与质量。如选择题第6~8题、综合题第37题等,其答案的选择与问题的回答都需要有效地处理图表信息与设问之间的内在联系;综合题的第36题与第40题的第(4)问等,注重对考生分析评价能力的考核,科学、合理的表述成为影响得分高低的一个重要因素。
3. 注重语言文字表述 综合分析比重加大
与06年试题相比,Ⅱ卷综合题中填充题量和分值有适度缩减,问答题分值和题量逐年增加是近几年地理试题命题的一大特色。今年问答题分数36题占17分,37题占10分、40题占20分。这充分反映了试题的灵活性在加强,注重考生语言文字表述和逻辑思维能力考查的力度在加大。如:36题工业布局的区位选址及搬迁理由分析、37题南昌地区伏旱的成因及乌鲁木齐和五台山降水量的分析、40题古代京城的迁都理由分析以及都城区位地理位置重要性分析等。
4. 读图、识图、分析图像仍然是考查的重点
全卷共13幅图像资料,牵涉到地理考题有8幅图(其中有2幅坐标图、3幅区域图、2幅示意图),占有分值88分。从多个角度考查考生的图上判读能力、空间思维能力、读图计算能力;大部分地理图表相对比较传统,考生在平时复习中时有所见,但部分试题的图像注重创新,如第5题的“气温年内变化和年降水量统计图”、第6~8题的“经纬网及晨昏线简图”、第40题的“燕京城历史地图”等。各类地图、图表的呈现,不仅增加了试题的灵活性,也有利于对学科基础知识和能力的考查,特别是有利于对学生区域位置的空间定位,以及对数量关系和时间变化规律的分析考查。
5. 关注可再生知识的实际应用,体现地理新课程理念
如,1-2题的城市人口比重的图表判读;3题澳大利亚东西两岸的洋流分布、4-5题及37题的气候类型及特点、6-8题时间计算和季节判断等,所考查的知识点,不仅是地理学科的基础知识,也是学生今后在实际生活和工作中极为有用的知识。体现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学生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的新课程理念
6.关注热点问题,引导考生关心社会,热点问题与主干知识相结合37题从降水这一气候的重要组成要素入手,多角度的考查了考生对降水的形成、降水的变化、降水的空间分布规律等问题。通过对三地降水成因差异的分析,突出体现了自然地理各要素的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的关系,同时引发人们对近年来我国气象灾害多发这一热点问题的关注。强化综合,强调学科间的联系
2007年高考文综地理试题继续保持以往高考试题对地理基础知识及其迁移、整合以及运用能力的考查作为综合试题的40题从历史的角度提供材料和信息,(3)、(4)小题重点考查了影响城市形成过程和发展的自然区位要素以及区及联系的相关内容,综合性更加突出。I卷选择题考生实际答题情况参数表
注:表中数值为AB卷平均值
题号 正确选答比率(%) 满分值 平均分 难度 区分度 1 69.2 4 2.77 0.69 0.45 2 74 4 2.96 0.74 0.49 3 73.3 4 2.93 0.73 0.53 4 67.95 4 2.72 0.68 0.64 5 59.2 4 2.37 0.59 0.69 6 36.65 4 1.46 0.37 0.27 7 38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