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溶地区冲孔灌注桩主要施工处理的方法.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岩溶地区冲孔灌注桩主要施工处理的方法
摘 要:主要根据临桂县交通大厦工程1#、2#楼桩基施工实践,介绍在桩基施工过程中采用充填粘土、片石,钢护筒跟进,充填砂石、注浆等方法措施,处理岩溶地区溶洞层的施工技术。
关键词:岩溶地区;冲孔灌注桩;处理方法;技术措施
1 前 言
1.1工程概况
临桂县交通大厦工程1#、2#楼位于临桂县世纪大道南侧,地貌上属岩溶盆地地区。1#、2#楼主楼高16层,裙楼高2层,建筑占地面积约3413.6m2,总建筑面积25956m2,采用框架―剪力墙结构。两栋楼基础采用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局部筏板)和冲孔灌注桩桩基础。冲孔灌注桩桩基础是一柱一桩,设计桩径均为1200mm,桩端以较完整灰岩为持力层,桩尖进入持力层深度为0.5m,设计桩身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5。桩长为8.5m-28.0m不等,共设计39根桩。
1.2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
地层结构特征:根据勘察报告及桩孔的超前钻资料,场地内有6~9m厚的履盖土层,其下为灰岩,地层结构从上至下依次为杂填土、红粘土、中~强风化灰岩、溶洞及微风化灰岩交错,地层结构复杂,岩溶极为发育,地下岩溶不可预见因素较多,岩溶形态极为复杂。该场地土洞、溶洞发育,尤其主楼部位岩洞最为发育,主要形态表现为溶沟、溶槽、石芽、鹰嘴、溶洞等发育,其中以溶洞最为普遍,溶洞分布方向呈多方位,竖向单个溶洞最小0.6m,最大7.0m,最多为6层串珠现象,连通性强,溶洞充填为全充填、半充填、未充填,充填物为软-可塑状粘土。
该场地地下水属于潜水及岩溶裂隙水,主要受大气降水及渠道等地表水补给,其中土层弱含孔隙水,透水性弱,水量较小;下伏灰岩含裂隙~溶洞水,连通性好,水量丰富,根据抽水试验:单孔涌水量为2.78L/s,水位降深1.76米,单位涌水量为1.58L/s.m,影响水位降深0.70~0.91m。稳定水位埋深0.20~1.00m,据区域水文地质资料,该地区地下水位年变幅为1~5m。
2 施工准备及岩溶处理方案原则
2.1施工设备:采用CZ-30十字型钻头桩机冲孔成桩。
2.2施工工艺流程:测量放线→埋设护筒→桩机就位、泥浆制作→冲击钻进→抽渣→补浆→检孔→清孔→检查沉渣→安放钢筋笼→下导管→灌注水下混凝土。
2.3在每个桩孔上钻进1~3个超前钻孔,钻孔深度进入稳定持力层不小于5m。主要目的:查明每个桩孔的地层结构及分布特征;查明土洞、溶洞分布及大小、规模、连通程度、充填情况;查明强风化层厚度,溶洞顶板厚度;查明稳定持力层的准确顶面标高及其标准承载力;初步判定地下水类型、大小及流向。
2.4对填充物进行土工试验,分析其物理力学特性,检测容重、含水量、孔隙率等,为注浆参数计算提供依据。
2.5根据地质钻探资料和填充物情况,对每根桩设计出相应的溶洞处理方案、成孔方法及施工措施。
2.6对每种处理方案,都要进行仔细的计算,施工前在场地内桩孔外进行溶洞注浆及冲孔试桩试验,取得经验数据,完善施工方案,指导施工。
3 溶洞处理方法
3.1溶洞处理方法
3.1.1直接回填冲钻法
对于一些溶槽、溶沟、小裂隙、石灰岩蜂窝状岩溶地层,冲孔时可采取投放片石、碎石夹粘土,甚至投入整袋水泥堵塞起到护壁作用,保证泥浆不流失,利用钻头冲击将其挤入溶洞及裂隙中,完成护壁和成孔工作。
3.1.2钢护筒跟进冲钻法
对于填充物为软塑状或粘性土溶洞,采用单护筒冲击造浆护壁法成孔;对于填充物为流塑状或较大的溶洞,采用双护筒法成孔。如1#楼CT11号桩采用单护筒法施工,该桩钻头进入溶洞时,首先分层投入粘土和片石,每层厚1m,用小冲程(0.5~1.0m)反复冲击,将粘土和片石挤入溶洞,并投入水泥烧碱和锯末,增大孔壁自稳能力。另外CT17号桩采用双护筒法施工,该桩桩径1.2m,桩长23.8m,上覆土层厚8.5m,其下为多层分布的溶洞,遇大小溶洞4个,洞高1.2m-4.5m。首先用振动锤下沉外径为1400mm,壁厚10mm-12mm的外护筒至基岩面,以防止孔壁坍塌。其次,当钻穿岩溶顶板时暂停钻孔,将直径为1250mm的内护筒沉入岩溶层,随钻孔跟进至稳定岩面,以防溶洞填充物涌入孔内,防止灌注的混凝土流失,并为清渣和清孔创造条件。最后冲钻至设计高程成孔,钢管则留在岩溶内。经过3h观察,孔底沉碴厚度小于5cm时,即可停止清孔,灌注水下混凝土。
3.1.3充填砂石、注浆法
对于封闭的比较小的溶洞,采取注浆措施,提供成孔条件穿过溶洞。若洞内无填充物或填充物不满,则采取先填充碎石或干砂,然后注浆;若充填物呈松散或软塑状态时,直接注浆固结即可;若充填物已固结呈硬塑状态时,则可以直接冲孔,但需加强泥浆护壁。
如2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