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财政视野中预算绩效管理.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公共财政视野中的预算绩效管理 摘 要 预算绩效管理是公共财政管理的重要内容,结合当前国家提出的关于财政管理的新要求,将全国预算绩效工作从目标设定、预算绩效跟踪到最后的绩效评价等各个环节工作进行全方位的完善。本文分析了加强预算绩效管理的必要性,阐述了有关拓展公共财政预算管理的主要内容,提出完善公共财政预算绩效管理的措施
关键词 公共财政 预算绩效 管理 评价
一、加强预算绩效管理的必要性
预算绩效管理以目标为导向,在公共财政管理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根据国家规定的公共财政管理原则和方法,设立绩效管理目标,进行有效实施,并建立评价反馈机制,规范公共机关单位使用财政资金的行为,起到长期约束监管的作用,因此预算绩效管理是公共财政部门的一项重要日常工作。当前预算绩效管理还存在很多问题,表现在预算编制和部门履责目标联系不紧密,预算编制粗放,执行缺乏预期导向,未形成完整评价体系等。将绩效管理理念引入到预算编制、执行和监督的全部过程中,既符合当前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又能够辅助政府深化体制改革,在行政管理上做到透明公开化,切实有效履行政府职能。公共财政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政府部门作为社会公众的受托者,应对预算支出实施绩效管理,将预算支出真实地反映到社会经济产出上,发挥好公共财政管理职能,促进社会和谐发展。随着互联网大数据时代的发展,财政的科学化、精细化成为预算绩效管理的关键,在实际管理工作中要做到从实际出发,明确分工和责任,优化管理的业务流程
二、加强公共财政预算管理的主要内容
(一)项目绩效目标管理
公共财政预算管理工作首先是确定工作目标,制定达成绩效目标的制度办法以及工作规则,其中需要明确和细化的内容包括达成绩效目标的目的、对象、实施程序、方法以及其他相关要求等,分别细化对各个部门的工作要求以及操作流程。目标设定中由公共财政部门进行牵头,组织并指导职能履行单位参与绩效目标管理工作,对绩效目标设定的逻辑性、合理性进行细化和度量
(二)开展政策评价
政策评价内容包括对财政政策、产业以及区域等财政税收政策的预算绩效管理评价,由上而下地包含了对政府及财政部的政策评价,也包括对某个公共财政项目的政策评价,评价指标体系包括评价对象的可行性、有效性以及其他与具体项目相关的内容。坚持以民为本的原则,评价机构或项目是否符合民意,是否与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实际相符,是否有利于实现社会经济以及生态效益等
(三)强调对评价结果的应用
预算绩效评价是依据公共财政部门具体设定的科学合理的绩效目标和评价方法,设置可执行、可持续的评价指标和标准,因此作为一项基础性的手段,是检验所指定的绩效目标是否有效的基础手段。评价结果绝不是结束,而应当被强调应用于绩效管理的整改,通过建立报告、通报、公开等一系列制度形成奖励约束机制,为预算绩效的编制和后续的预算绩效目标的设定提供参考,作为领导管理层进行决策的重要参考。现代预算绩效评价应当建立在信息技术的基础上,建立完善评价指标数据库,为各个地区和部门的评价提供参考,公共部门通过引入项目绩效目标和评价系统软件,实行信息化操作,提高工作效率,建立全面的预算绩效管理信息数据库,促进工作交流
三、完善公共财政预算绩效管理的措施
(一)明确工作主体
明确公共财政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主体才能保证工作顺利开展,为制定相应的制度办法和工作措施明确方向,财政部印发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管理暂行办法》的第3条规定,“财政部门和各预算部门是绩效评价的主体”。在切实执行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时,可以采用委托代理方式,预算绩效管理委托人即政府公共机构和财政部门,对公共资金的使用负全责,切实履行好其行政职能,做好预算编制方案,有效执行预算编制并且建立完善内部监督机制。根据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托管问题的决定》第21条规定“推进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健全公共公正体制”。公共财政部门对于预算绩效管理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实行全口径预算管理和对或有负债进行有效监控,是财政部门应当切实履行的责任。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公共财政部门进行预算绩效管理还能够有效降低管理费用,部门作为管理工作主体,也是政府具体授予行使职能的受托人,也是公共资金的切实使用人,因此,部门本身需要明确自身的职能,提高公共资金使用效率
(二)创新预算绩效管理方法
公共财政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涉及的内容多,范围广,并且每个财政资金使用部门都要制定具体细则,再加上我国关于预算绩效管理的经验不够成熟,因此需要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首先要制定明确的制度办法,除了内部协调制度之外,应当重点制定工作实施、评价机构管理以及评价结果应用和考核的一系列内容,例如预算绩效管理目标管理办法、预算绩效评价结果应用办法等。从具体工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