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农民工城市融入的社会工作视角及其路径 1).pdf

发布:2017-05-05约2.11万字共1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农民工城市融入的社会工作视角及其路径 马洪波马洪波 摘 要:农民工是我国社会背景下产生的一个特殊社会群体,其既为社会结构所型塑,又影响并改 变社会结构的面貌,特别是对未来中国社会的影响不可小视。随着中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民工已成 为中国发展不可或缺的推动力量。但是由于我国农民工群体长期游离在城市的主流社区之外,没有完 整地享受到城市的保障和服务,难以真正融入城市社会,成为边缘人群和弱势群体。以往的研究通常较 为宏观,大多从社会学、经济学和管理学的角度进行理论分析和政策倡导,而本文从社会工作的实务视 角出发,通过文献回顾、对农民工状况的实证分析,以及对实务工作者的深入访谈,对社会工作与农民工 社会融入的契合面和着力点,以及介入的优选路径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并得出了如下结 论:城市农民工心理层面的社会融入是社会工作适切的介入层面;农民工社会支持系统的构建是社会工 作的着力点;社区支持模式是社会工作介入农民工社会融入优选路径。 关键词:农民工 城市融入 社会工作 基金项目:国家软科学重大招标课题“社会流动与和谐社会”(项目号:2012GXS1D005 ) [中图分类号]C9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4828(2015)03-0045-13 DOI:10.3969/j.issn.1672-4828.2015.03.007 马洪波,宁波市公益服务促进中心副主任(宁波 315000)。 一、导 言 中国的农民工通常是指户籍在农村但到城市做工的一类特殊人群,他们持有农业户口,但从 事非农产业;他们生活在城市,但难以融入城市。城市农民工,是城市最基础的建设者,目前已成 为城市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他们却是被城市边缘化的弱势群体。所以,城市农民工的社 会融入问题是中国社会建设中极为重要且颇具挑战性的课题。 从20 世纪90 年代农民工大量进城开始, 城市农民工社会融入问题就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国家也陆续出台了相关政策。但政策与服务体系一直滞后于社会发展的需要,未能为城市农民工 的社会融入提供保障。同时,城市的基层社区限于现有的功能和工作者的专业能力,无力单独支 撑城市农民工社会融入的重任。 社会工作2015年第3期 ·45 · 社会工作 2015年 第3期 实务研究 2011 年中国农民工总量已达2.5278 亿,其中外出农民工数量为1.5863 亿(2011 年度人力资源 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2011 )。随着中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民工尤其是新生代农民工 已成为中国发展不可或缺的推动力量。由于我国现行城——乡分治的二元管理结构,以户籍制度 为基础的城乡壁垒,事实上将城乡两部分居民分成了两种不同的社会身份(尹如江,2004) ,使农民 工群体被长期游离在城市的主流社区之外,没有完整地享受到城市的保障和服务,难以真正融入 城市社会,成为边缘人群和弱势群体。随着社会转型和体制转轨进程的深入,这个问题不但没有 得到解决,而且日趋严重,由此引发了许多社会矛盾甚至社会群体性事件。 农民工是我国社会背景下产生的一个特殊社会群体,其既为社会结构所型塑,又会影响并改 变社会结构的面貌,特别是对未来中国社会的影响不可小视(郑杭生,2011) 。所以,如何使农民工 尽快地融入城市,是事关全体农民工群体福祉以及社会和谐发展的大事,是中国社会城镇化进程 中无可回避的问题。 虽然社会学等学科在这方面已做了大量的调查和研究,并提出了许多真知灼见,但往往局限 在理论探讨和政策倡导的层面,对实务层面较具有指导性的研究并不多见。所以,如何运用社会 工作的理念和手法助人自助、自助助人,从某种程度上说,这种介入方式更有利于与农民工切身利 益有关的问题解决(安民兵,2007 )。 社会工作作为一个强调价值观、使命和社会愿景的职业,在推动城市农民工社会融入中如何 发挥自己应有的作用,既是现实的挑战,又是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