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临床护士心理健康及其的研究.doc

发布:2018-10-07约2.91千字共7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临床护士心理健康及其的研究   【摘要】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和人们的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心理健康对人生的幸福和成就以及构建和谐社会所产生的影响越来越明显,心理健康问题已日益成为社会各界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但我国社会各阶层群体的心理健康状况却不容乐观。护理工作属于科学性、技术性、服务性行业集高风险人文关怀于一体。护士心理健康水平也影响整体护理的质量,进而直接影响病人的治疗和康复效果。因此,护士的心理健康维护是十分重要的。为此,将近年来有关护士的心理健康的研究进行综述。   【关键词】 护士; 心理健康; 现状; 影响因素; 对策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019(2014)03-0311-01   1 心理健康   指的是一种良好的持续的心理状态过程,表现为个体具有生命的活力,积极的内心体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够有效的发挥个人的身心潜力以及作为社会一员的积极的社会功能,护士的心理健康对工作质量及患者的康复有着积极的作用,护士的工作的满意度预示着病人的满意度,护士疲惫感越大,病人的满意度越低。   2 目前临床护士心理健康状况   2.1 根据调查,1990年以来,国内外心理学和护理学工作者对护士的心[第一作者为邱月娟;性别:女;出生于1963年5月11日; 工作单位:四川省江油市人民医院,职称为主管护师;通信地址为:四川省江油市人民医院,邮编:621700;联系电话EMAIL:438025300@]理健康进行研究,,护士、职业群体中心理问题检出率高于一般人群,50%以上的护士存在程度不同的头痛、腰痛、精力下降、神经过敏、内心过份担忧、记忆力减退,做事不放心,工作没有耐心等多种不健康的心理状况,而以记忆力减退、容易遗忘最为突出占76.8%   2.2 护士生活质量,护士群体生活质量在疼痛不适睡眠休息、对药物医疗手段依赖、性生活、环境条件五个方面均低于常模。主要原因是工作应激度高和缺少缓解精神紧张的环境。表现为头疼、食欲减退、睡眠障碍、心悸、能力减退、判断困难、兴趣丧失、疲乏感、多汗、人际交往困难、易激惹、性冷淡等。   2.3 临床护士的心理健康水平:临床护士的心理健康水平总体低于国内一般人群,临床护士的心理问题与其工作环境、工作风险、工作压力有关。在危重病人多、抢救多、变化快、自身工作危险性大的科室工作,护士心理健康水平明显下降,护士心理问题与社会支持、个人收入成负相关;与生活事件、时间紧迫感、无端敌意呈正相关。   2.4 护士职业角色和压力源的关系:护士工作的性质及特点决定了护士的工作压力,压力的来源各种各样的,护士承受的巨大的压力以及与工作有关的人际关系压力,在加上高强度的工作压力,促使护士产生工作疲溃感,影响护理工作的质量。   3 影响护士心理健康的因素   3.1 环境社会因素   3.1.1 工作环境的因素:医院是一个充满复杂矛盾和沟通障碍的场所,同时又是一个包含着社会性、技术性、生物性和心理性活动于一体的复杂体系,护士直接面对的是有病的弱势人群,每天24h直面病人的救治和护理,疾病的危重,生命的脆弱、责任重大,都给从业人员心身带来很大的压力。护士除了应付繁重的工作,还要不断学习,更新知识。因此,从脑力到体力上长期处于超负荷运转状态,于是主观疲劳度上升,易造成情绪波动及不良的心理状态,长期存在会导致身心疾病。   3.1.2 社会心理支持不足,随着现代社会竞争的日趋激烈,生活节奏加快,人们对生活质量和医疗服务质量的需求提高,同时一系列新的医疗法规的出台。   给医疗和护理人员的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易成为工作应激。护士辛勤的劳动得不到应有的承认和尊重,他们不能从工作中充分体验自我价值实现的满足,许多护士有一种失落感,感到自己是个微不足道的人,精神长时间受到压抑。   3.2 临床护士的自身因素   3.2.1 护士心里素质:良好的性格是心里健康的重要方面,能对主客观变化的情况进行有序的调整,保持心态平衡,能提高工作效率和主管能动性,相反,不良的性格本能的表现出不良的心里素质。通过调查分析性格孤僻、内向、多愁善感及神经质的护士容易出现心理问题。   3.2.2 对自身工作的认识:部分护士不能适应职业角色,面对来自于职业环境的应激源,不能进行有效的心理调适,久而久之,出现心理障碍。有些护士对本职工作不满意甚至厌恶,对工作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这是一种长时期的消极负性情绪,这种情绪进一步引起工作兴趣减退,形成恶性循环。   3.3 不同角色转换间的冲突:根据护士在职业和家庭所处的地位,他们要同时扮演多种角色。护士职业角色、职业应激源和压力源的研究。护士的职业心理素质主要体现在护士的职业能力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