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非农产品贸易的现状分析.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中非农产品贸易的现状分析
摘 要 中非农产品贸易规模有限,但增长速度很快。虽然目前中非农产品贸易还存在诸多问题,但未来的发展空间很大。中非良好的政治关系,非洲独特的地理禀赋为未来中非的农业合作乃至农产品贸易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
关键词 中非农产品贸易 农业合作 非洲农业发展空间
中国政府历来非常重视中非农业合作和农产品贸易。非洲是发展中国家最为集中的大陆,同时也是全球粮食危机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规模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改善人民生活方面同样面临着巨大挑战。加强中非农业经贸合作,在经济发展上实现共赢,对于促进中非经济持续发展,加强“南南”合作和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都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近年来,中国政府采取多项措施,积极促进中非农产品贸易。
第一,从总体上看,中非农产品贸易规模有限,但增长速度快。2006年,中国从非洲进口农产品突破12亿美元,而出口不到9亿美元,中非农产品贸易额在中国与五大洲双边农产品贸易中排第5位,所占份额仅为3.33%。但从2003~2012年,中非之间的农产品贸易从6.49亿美元增加到24.80亿美元,增长了3.82倍,年均增长31.35%左右。中国对非洲加工农产品出口占中国对非洲农产品出口总额的份额不断提高,由2001年的17.6%快速上升到2010年的48.4%,而且在2008年超过园艺产品,成为中国对非洲出口金额最大的农产品。园艺产品是目前中国对非洲出口的第二大类农产品,在中国对非洲农产品出口总额中一直占有重要份额。
第二,中国与非洲国家农产品贸易分布不平衡。在非洲,中国进口农产品的来源国家主要是南非、津巴布韦、马里、埃塞俄比亚、布基纳法索等,2012年中国从这几个国家进口的农产品占其在非洲农产品进口总额的59.58%.其中从南非、津巴布韦进口的农产品金额在4亿美元以上。概括起来,中国从非洲进口农产品的主要区域主要是南非、西非、东非地区,具体而言,南非、西非是主要的进出口地区,从南非进口最多;向西非出口最多,从东非进口较多,出口较少,向北非出口较多,进口较少;对中非进出口均较少。
第三,中非农产品贸易顺逆差交错转变。2000~2003 年,中国在中非农产品贸易中一直处于顺差地位,但是,农产品贸易顺差呈缩小趋势。2004年,中国对非洲的农产品贸易地位发生逆转,中国由顺差变为逆差,这一状态一直持续到2006年;2008年,非洲对中国农产品的出口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极大影响,贸易额大大缩减,使中国又回到顺差状态,并一直持续到2011年;2012年非洲逆转局势,对中国农产品的出口额大幅度增加,中国回到逆差状态。
第四,在中非贸易总量中,农产品贸易所占比重不大,并呈现下降的趋势。目前,中非货物贸易的重点不在农产品,而是中国对非洲禀赋充足的资源性产品。例如,矿石、燃料等有较大进口需求。同时,非洲则对中国具有比较优势的轻工产品、机电产品有较大进口需求。中国从非洲进口农产品占全部进口额的比重较小,2004年接近6%,2006年仅为4.25%;而中国对非洲的农产品出口在中国对非洲全部出口额中的份额更小,2006年为3.34%。
另外,非洲国家大多数人口在农村,而农村人的生活贫困,购买力低下,农产品市场狭小;西方国家和非洲国家自身在非洲建有大的农场;又由于不少非洲国家出于粮食安全的考虑,禁止中国农业企业的产品(尤其是粮食产品)出口,这些因素使得在非洲的中国农业企业面临的市场狭小,在非投资的中国农业企业难以发展壮大,也妨碍了中非农产品贸易进一步发展,中非农产品贸易在中非贸易中有被边缘化的趋势。
农产品贸易是中非经济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双方目前农产品贸易规模有限,但未来增长的潜力巨大。尤其是非洲农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第一,非洲大陆总面积3030万平方公里,有耕地1.9亿公顷,森林6.8亿公顷,草地9亿公顷,人均占有量高于中国。而且非洲地貌环境多样,农业地理条件十分优越。可可、咖啡、棉花、天然橡胶、棕榈仁、剑麻等热带经济作物的产量和出口量在世界农产品市场上都占有较大份额。非洲农业巨大的发展潜力主要体现在非洲丰富的农业资源远未得到有效开发,这给投资非洲农业带来了机遇,据非洲官方统计,在非洲投资农业的回报率约为20%左右。除了远未得到有效开发的农用土地资源外,非洲水力资源也存在巨大开发潜力,非洲拥有世界2/5的水力资源,但是这些丰富的水力资源并未得到有效开发。例如,尼日尔河年径流量、入海流量等很多指标都超过尼罗河,但是它灌溉面积却不及尼罗河的1/4;刚果河水力资源占世界的比重约为17%,但是开发利用率不到10%,若大兴农田水力,扩大农业灌溉耕地面积,非洲耕地的复种指数将成倍增长。
第二,良好稳定的中非政治关系为中非农业合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