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8章施工放样.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八章 施工放样;第八章 施工放样;第八章 施工放样;第八章 施工放样;第八章 施工放样;(2)归化法放样水平角(精确方法) ;例:归化法放样水平角;第二节 施工放样的基本操作;第二节 施工放样的基本操作;第二节 施工放样的基本操作;;第二节 施工放样的基本操作;第二节 施工放样的基本操作; ;第二节 施工放样的基本操作;如图,A为已知高程HA的点,C为待测设高程为HC的点位,由于
HC=HA-a-b1+b2+c
则在C点应有的标尺读数为:
c= HC-(HA-a-b1+b2)
测设:当尺上读数为c时,在尺底画出设计高程HC位置。;第二节 施工放样的基本操作;在地面和待测设点位附近安置水准仪,分别读数a1、b1和a2。
由于:HB=HA+a1+(a2- b1)-b2
则:b2=HA+a1+(a2- b1)-HB
当尺上读数为b2时,在尺底划出已知高程为HB的标志线 ;(三)设计坡度放样;根据设计坡度δ和水平距离D计算出B点的高程: HB=HA-δ×D
按前面所述测设已知高程方法,把B点的设计高程测设到木桩上,则AB两点的连线的坡度等于已知设计坡度δ。
为了在AB间加密1、2、3、4等点,在A点安置水准仪时,使一个脚螺旋在AB方向线上,另两个脚螺旋的连线大致与AB线垂直,量取仪器高i,用望远镜照准B点水准尺,旋转在AB方向上的脚螺旋,使B点桩上水准尺上的读数等于i,此时仪器的视线即为设计坡度线。
在AB中间各点打上木桩,并在桩上立尺使读数皆为i,这样的各桩桩顶的连线就是测设坡度线。
也可利用经纬仪定出中间各点。 ;全站仪无仪器高作业法放样 全站仪无仪器高作业法放样;实验二、水准仪高程放样;第三节 设计平面点位的测设;测设方法(以1、2点为例):
如图,根据控制点A和待测设点1、2的坐标,计算A与1、2点之间坐标增量 △xA1,△yA1,△x12
在A点安置经纬仪,照准C点,测设水平距离△yA1定出1′点。
安置经纬仪于1′点。
盘左:照准C点(或A点),转90°给出视线方向,沿此方向分别测设水平距离△xA1和△x12定1、2两点。
同法,以盘右位置定出再定出1、2两点。
取1、2两点盘左和盘右的中点即为所求点。
检核:在已测设点上架设经纬仪,检测各个角度,或丈量各条边长。;;二、极坐标法;测设方法:
如图,根据已知点A、B和待测设点1、2的坐标,反算出测设数据D1、β1、 D2、 β2。
经纬仪安置在A点,后视B点,度盘置零,按盘左盘右分中法测设水平角β1、β2,定出1、2点方向,沿此方向测设水平距离D1、D1,则可在地面测设出1、2两点。
检核:实地丈量1、2两点水平边长,并与其坐标反算出的水平边长进行比较。;作业:右图中J、K为已知导线点,P为某设计点位。按图中数据计算在J点用极坐标法测设点的放样数据β、D。;极坐标法放样点位精度分析;极坐标法放样点位精度分析;测设方法
如图,设阴影范围为基坑,P点为基坑中心点位。
在P点架设经纬仪,设置两条相互垂直的直线AB和CD,并分别用桩固定。
当P点被破坏后,恢复时,则利用桩点AB和CD拉出两条相互垂直的直线,其交点即可重新定出P点。;测设方法:
如图,根据控制点A、B和测设点1、2坐标,反算测设数据βA1、βA2、βB1和βB2。
将经纬仪安置在A点,瞄准B点,利用βA1、βA2角值,按照盘左盘右分中法,定出A1、A2方向线,并在其方向线上的1、2两点附近分别打上两个木桩(骑马桩),桩上钉小钉以表示此方向,并用细线拉紧。
在B点安置经纬仪,同法定出B1、B2方向线。
根据A1和B1、A2和B2方向线分别交出1、2两点。 ;测设方法(以1点为例):
如图,A、B为控制点,1点为待测设点。
根据控制点和待测设点的坐标反算出测设数据DA和 DB;
用钢尺从A、B两点分别测设两段水平距离DA和 DB,其交点即为所求1点的位置。
同样,2点的位置可以由附近的地形点P、Q交会出。
检核:实地丈量1、2两点之间的水平距离,并与1、2两点设计坐标反算出的水平距离进行比较。 ;测设方法:
仪器安置于控制点A,以B点定向。
一人持反光棱镜立在待测设点附近,用望远镜照准棱镜。
使仪器置于测设模式,然后输入控制点和测设点坐标;
按坐标测设功能键,全站仪显示出棱镜位置与测设点的坐标差;
根据坐标差值,移动棱镜位置,直到坐标差值等于零时,棱镜位置即为测设点位。;八、直线放样方法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