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山东高考语文试题分析和2012.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2011山东高考语文试题分析及2012高考复习方略;1.“古代诗文阅读”;2007年山东卷:人物传记《晋书?王戎传》
2008年山东卷:小说《聊斋志异?张诚》。
2009年山东卷: 关于“信”的七则故事《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2010年山东卷:人物传记《尧峰文钞?申甫传》
2011年山东卷:人物传记《四部丛刊?管子》;所谓“言”,是指文言文的词汇知识、特殊句式和习惯用法等;
所谓“文”,则是指对涉及文段内容方面诸要素的理解。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解读:常见,是指使用频率比较高的词语;含义,概念意义。
2009年 期、会、犯、过
2010年 濒、客、薄、卒
2011年 已、渝、修、济;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常见文言虚词(18个):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解读:重点掌握12个,而、乃、其、且、若??为、以、因、于、与、则、之。
2009年 且、而、以、者
2010年 之、以、其、于
2011年 于、而、则、之;A.是以能通其意于天下乎?
故燕王欲结于君(《廉颇蔺相如列传》)
B.拱手而问曰??????
朝济而夕设版焉(《烛之武退秦师》)
C.缓其刑政则人不惧死???
三人行则必有我师(《师说》)
D.寡人闻仲父之言此三者 ?
此亡秦之续耳(《鸿门宴》);11.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直接体现以民为本思想的一组是
12.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解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勿惧以罪,勿止以力。——介词结构后置,但阅卷并未作严格要求。
(2)出令不改,则民正矣。
(3)君若将欲霸王、举大事乎?则必从其本事矣。;附:“识记”A
15.补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空缺部分。
(1)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 。”(《论语·学而》)
,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2)蟹六跪而二螯, ,用心躁也。(《荀子·劝学》)
,蓝田玉暖玉生烟。(李商隐《锦瑟》)
(3)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俯察品类之盛。(王羲之《兰亭集序》)
舞榭歌台,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4) ,枯松倒挂倚绝壁。(李白《蜀道难》)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 。(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2009年第一次规定了要求背诵的64篇和段。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标准规定的50篇背诵篇目,普通高中14篇;在附录一,第26页。第一条就是孔子语录。
解读:《普通高中课程标准》推荐的诵读篇目:《氓》,《劝学》,《逍遥游》,《师说》,《阿房宫赋》,《赤壁赋》,《离骚》;李白的《蜀道难》、杜甫的《登高》、白居易的《琵琶行》、李商隐的《锦瑟》、李煜的《虞美人》(春花秋月)、苏轼的《念奴娇》(大江东去)、辛弃疾的《永遇乐》(千古江山)。;2.选考内容“文学类文本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继续开拓了题料选择的范围,节选了当代著名女作家严歌苓中篇小说《审丑》的片段,现实性强且具有一定的教益意义;与去年的《骆驼祥子》选段相比,体裁没有变化,但是选段较去年更为符合“小说”体裁的特点,足以看出命题人虚心听取社会大众的意见和批评;
当然,命题的科学性上仍有待商榷,尤其是考查点上出现了太多的“名词术语”:
全卷共六处,“诗歌鉴赏”考查了“先抑后扬”;“实用类文本”考查了“比拟”、“比喻”;
本题就涉及了三处:“侧面描写”、“心理描写”、“一语双关(反讽)”:;20.结合文意赏析两处划线部分。(4分)
1)侧面描写,通过写“不少人”脸上的表情来表现曾老头的丑陋。在世俗人的眼光里,做人体模特也是“丑”的。
2)心理描写,“坠”字形象地刻画了赵无定此时的内心感受,表现出此时赵无定对老人的同情和对小臭儿夫妻言行的反感。
22.“审丑”作为小说的标题,意蕴丰富。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6分)
答案:1)标题一语双关(或反讽)。;2007年,散文《灯火的温情》
2008年,散文《歌德之勺》
2009年,散文《记住回家的路》
2010年,小说《骆驼祥子》
2011年,小说《审丑》
2012年,小说?戏剧?散文? ;①3年的试题尽可能的体现了考纲在文学类文本上的能力要求,题目不偏不怪,问题明确。
②命题每年都能兼顾到文本的形式与内容,多从结构、语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组织命题,考查较为全面。
③ 关于探究题:
2007年:22.作者说人在孤绝的环境中,往往容易采取酗酒、乞助和寻求怜悯等方式来解脱自己。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