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肾功能衰竭的诊断思路概要.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急性肾功能衰竭的诊断思路 北京协和医院肾内科 高瑞通 急性肾功能衰竭(ARF)的定义 几小时至几日内肾功能急性进行性下降(连续几日内Scr每日升高0.5mg/dl; BUN升高10mg/dl )而致的临床综合征(表现为排泄功能、调节功能、内分泌功能异常) 原先肾功能正常,SCr突然升高超过2mg/dL或 原有肾功能异常(SCr 3mg/dl),SCr突然升高超过原先的50% 肾小球滤过率较基础值降低 50 % ARF的发病率 急性肾小管坏死(ATN) 45% 肾前性因素21% 慢性肾功能不全急性加重12.7% 肾后性因素10% Liano F. Pascual J. Epidemiology of acute renal failure: a prospective, multicenter, community-based study. Madrid Acute Renal Failure Study Group. Kidney Int. 1996 50:811 肾小球-小血管病变2-10%(其他文献) 诊断思路 ARF与CRF的鉴别 既往病史如夜尿、水肿、高血压或尿检结果,以及可引起肾损害的基础疾病 尿量变化 尿比重、低钙高磷、贫血与血肌酐的对应性 指甲肌酐、肾大小与皮质厚度。可靠性较高。 慢性肾功能不全 急性加重的因素与ARF的因素相同(诱发因素的严重程度可轻) 诊断思路 肾前性氮质血症 肾血流灌注不足 各种原因导致的血容量不足 心输出量减少:严重的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心包填塞以及肺栓塞等 肾前性氮质血症-血容量不足 病因 各种原因的大出血 经胃肠道、皮肤、肾脏的液体的大量丢失等 肾前性氮质血症-血容量不足 临床表现 低血压,心率增快,脉搏细速 皮肤干燥,弹性消失(首先出现在前臂和胸部上方,老年人可检查前额部和胸骨柄部);舌头干燥 眼眶下陷 中心静脉压降低,肘静脉压测定作为参考 严重时,可出现休克表现 小心的补液至血容量纠正,血压正常,肾功能常可恢复 肾前性氮质血症-辅助检查 尿比重多 1.020 尿渗透压常 800mMosm/L 尿沉渣常无异常 尿钠20mmol/L 尿肌酐/血肌酐40 尿尿素氮/血尿素氮20 滤过钠排泄分数FeNa=(尿钠/血钠)/(尿肌酐/血肌酐)×100%,1% 肾衰指数RFI=尿钠/(尿肌酐/血肌酐),1 一般讲,肾前性氮质血症多不严重 诊断思路 肾后性尿路梗阻-病因 输尿管结石,乳头坏死组织堵塞,膀胱出口梗阻 肾后性尿路梗阻-临床表现 原发病表现 常表现为无尿,或短期内无尿与多尿交替出现 有时可触及膨胀的膀胱,肾区叩击痛阳性 尿比重与渗透压低 尿常规:少量蛋白尿 尿沉渣:无异常或少量白细胞 B型超声可明确 诊断思路-肾性因素 急性肾大血管疾病-病因 双侧肾静脉血栓形成 双侧肾动脉血栓形成或栓塞 单侧肾无功能,对侧肾上述病变也可 急性肾大血管疾病-临床表现 起病突然 严重的血尿(多有肉眼血尿) 剧烈的腰痛或上腹痛、肾区叩击痛 多中度到重度的蛋白尿 肾梗塞者可有发热、白细胞升高 肾图 肾动静脉多普勒彩超 肾血管造影 原发病表现 诊断思路 肾小球-细小血管疾病 常少尿突出,可完全无尿 多有水肿、高血压 尿蛋白量大(常超过2g/24hr) 尿沉渣可见较多肾小球性红细胞,各种管型,有时可见红细胞管型 尿指标与肾前性相似 肾细小血管疾病-病因 溶血尿毒症综合征、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恶性高血压 硬皮病肾危象综合征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产后急性肾衰 肾细小血管疾病-表现 各自的临床特点 通常伴血小板减少、破碎红细胞和其他溶血性贫血的异常 急性链球菌感染后肾炎 儿童青少年多见 前驱感染后1-4周后出现 急性肾炎综合征如明显血尿、水肿、高血压,伴蛋白尿,肾功能恶化常比急进性肾小球肾炎轻 血补体(C3)降低 抗链O常阳性 急进性肾小球肾炎 常起病急骤 明显少尿以至无尿 明显的畸形红细胞尿、肾小球性蛋白尿 可有迅速发生发展的贫血、低蛋白血症 常有高血压 肾功能恶化迅速 肾脏无缩小 急进性肾小球肾炎-病因 原发 继发 肾病综合征合并ARF 所有导致ARF的因素(诱发因素的严重程度可轻) 特发性ARF 其他继发性肾小球疾病 系统性疾病(结缔组织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过敏性紫癜、肺出血肾炎综合征、系统性血管炎) 感染性疾病(感染性心内膜炎、乙肝相关性肾病) 肿瘤(多发性骨髓瘤) 诊断思路 急性间质性肾炎 过敏、感染、肿瘤侵犯肾间质 特发性间质性肾炎 急性过敏性间质性肾炎 用药史 过敏表现(发热、皮疹、关节痛、淋巴结肿大) 可有少量尿蛋白,可有血尿 尿沉渣可见白细胞,尿嗜酸细胞增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