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病毒感染病人护理》课件.ppt
*************************************血压管理低血压管理新冠重症患者可因多种原因出现低血压,如脓毒症、心肌损伤、脱水和药物反应等。当收缩压90mmHg或平均动脉压65mmHg时,应评估容量状态,考虑晶体液复苏。如液体复苏后血压仍不达标,应考虑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如去甲肾上腺素或多巴胺。密切监测输液速度和反应,避免容量过负荷加重肺水肿。高血压管理部分新冠患者可表现为血压升高,特别是有高血压病史的患者。维持适当血压控制对于减轻心脏后负荷和预防心脑血管并发症至关重要。对于高血压伴有新冠感染的患者,应继续原有降压药物治疗,包括ACEI/ARB类药物。急性期血压控制目标为收缩压160mmHg,舒张压100mmHg。监测要点根据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确定血压监测频次。普通患者每4-6小时测量一次,不稳定患者每1-2小时,危重患者应使用动脉导管持续监测。注意体位性低血压,尤其是长期卧床患者起床活动时。监测血压变异性,大幅波动提示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记录每日血压趋势,为治疗决策提供依据。心率和心律监测1心动过速管理新冠患者常因发热、低氧、炎症反应、交感神经兴奋等原因出现窦性心动过速。心率持续100次/分时,应评估潜在原因如发热、疼痛、焦虑、缺氧、脱水或感染加重。治疗首先针对原发病因,控制体温,改善氧合,必要时使用β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但应避免用于支气管痉挛或心功能不全患者。2心律失常识别新冠患者可出现多种心律失常,包括房性和室性心律失常。应密切监测心电图变化,及早发现危险性心律失常。特别注意QT间期延长,尤其在使用某些抗病毒药物和抗生素时。对于新发心律失常,应检测电解质水平,纠正低钾、低镁和低钙状态。必要时请心脏专科会诊,明确治疗方案。3心肌损伤监测新冠患者心肌损伤发生率约为7-28%,严重程度与病情和预后密切相关。定期监测肌钙蛋白和BNP/NT-proBNP水平,早期识别心肌损伤。对于有基础心脏病的患者,更应密切监测心功能变化,定期进行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检查。出现急性心肌损伤时,应立即通知医生,加强心脏监护。4监测技术选择根据患者风险分层选择适当监测方式。低风险患者可间歇测量心率,中高风险患者建议持续心电监护。重症患者应使用多参数监护仪,同时监测心率、心律、血压、呼吸和血氧。对于可疑心肌炎或严重心律失常患者,考虑连续动态心电图(Holter)监测,全面评估24小时心律变化。液体平衡管理24h出入量监测每日液体平衡评估0目标平衡维持中性或轻度负平衡4h评估频率重症患者每4小时评估30ml/kg维持量成人基础液体需求新冠肺炎患者的液体管理是一项挑战性工作,需要在维持足够组织灌注和避免肺水肿加重之间寻找平衡。研究表明,保守性液体策略对ARDS患者更为有利。对于血流动力学稳定的患者,宜采取干肺策略,维持轻度负平衡状态,每日出入量差额控制在-500ml左右。监测液体状态的指标包括:体重变化、摄入和排出量记录、中心静脉压、静脉充盈度、尿量和尿比重等。评估容量反应性可采用被动抬腿试验或呼吸变异指数。重症患者每4小时评估一次液体状态,调整输液速率。对于液体过负荷的患者,可考虑使用利尿剂或肾脏替代治疗。特别注意监测电解质平衡,避免低钠、低钾或低镁血症。第六部分:营养支持营养评估使用NRS-2002、MUST或SGA等量表进行营养风险筛查,识别营养不良和营养风险患者。评估内容包括体重变化、摄食情况、实验室指标(如白蛋白、前白蛋白、总淋巴细胞计数)和肌肉状况等。重症患者营养不良风险更高,应更频繁评估。能量需求普通新冠患者能量需求约25-30kcal/kg/d,危重症患者急性期推荐15-20kcal/kg/d,恢复期逐渐增至25kcal/kg/d。蛋白质摄入目标为1.2-2.0g/kg/d,以维持肌肉质量和促进免疫功能。根据患者代谢状态和疾病分期动态调整营养供给。营养途径首选经口饮食,条件允许时强调食疗。经口进食困难但胃肠功能良好者,应在发病48小时内开始肠内营养。严重胃肠功能障碍或肠内营养禁忌者,考虑肠外营养支持。长程氧疗和无创通气患者需协调营养供给与通气时间。微量营养素确保维生素和矿物质的充分摄入,特别是维生素C、维生素D和锌,有助于增强免疫功能。多项研究显示维生素D缺乏与新冠严重程度相关。推荐每日补充维生素C1-2g,维生素D1000-2000IU,锌30-50mg。营养状况评估评估工具适用人群评估内容判断标准NRS-2002所有住院患者体重变化、BMI、进食情况、疾病严重度总分≥3分为营养风险MUST社区和普通病房BMI、非计划体重减轻、急性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