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基础教育阶段创新人才培养的模式探究.doc

发布:2018-10-23约2.61千字共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基础教育阶段创新人才培养的模式探究   我们处在一个教育大变革的年代,现代信息与通讯技术的飞速发展,对传统的教育理念、教育模式造成很大的冲击。今天的教师如果因循守旧,不用创新的理念与方法教育学生,创新人才的培养将成为空谈。基础教育阶段创新人才的培养,着力点在教师,着眼点在学生,普及推广靠政府。   关于创新和创新人才的定义,是个备受争议的话题,专家与学者从不同的角度给出了十几种定义。作为教育者,没有必要在概念的界定上纠缠不休,但终归要选择一个自己较认可的。创新是一种用充满想象力的方法来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人将其翻译为“Think different”,本人也比较赞同。创新人才是具备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关于基础教育阶段创新人才的培养,本人有以下几点思考,希望与教育同仁探讨。   理念很重要   基础教育阶段创新人才的培养,必须要有正确和先进的理念来引导。传统上,学校一直只强调学生在逻辑——数学和语文(主要是读和写)两方面的发展,但这并不是人类智能的全部。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智能组合,例如,建筑师及雕塑家的空间感(空间智能)比较强、运动员和芭蕾舞演员的体力(肢体运动智能)较强、公关的人际智能较强、作家的内省智能较强等。根据美国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人的智能可以分为七种:语言智能、数理逻辑智能、视觉-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关系智能和自我认知智能,后来又增加了自然探索智能。任何一个人的智能,都可以是一种或多种智能的组合。多元智能理论在美国教育改革的理论和实践中产生了广泛的积极影响,并且已经成为当前美国教育改革的重要理论基础之一。这一理论为我国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创新人才培养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而且与孔子的“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的思想在本质上是吻合的。只不过孔子的思想是古代哲学,加德纳的理论是现代科学。国内关于多元智能理论的研究与应用也越来越广泛,也有热衷于教育技术研究的学者,基于多元智能理论,提出视情教育的概念,致力于多元智能理论的应用与实践。   根据多元智能理论,每一位学生都是潜在的创新人才。学校和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为学生各种智能的展现与发展提供舞台,发现学生的智能领域,并激励和引导学生科学发展。   关键在行动   基础教育阶段创新人才的培养,不是口号,不能流于形式,必须在正确理念的引导下,付诸实践与行动。   着力点在教师   教师是学校教学工作开展的直接执行者,先进教育理念的贯彻、先进教学模式的推进、先进教学方法的探索,都需要通过教师来实施,因此基础教育阶段创新人才的培养,着力点在教师。哲学家黑格尔曾当了8年文科中学的校长,深受学生喜爱。在黑格尔看来,教师既不同于判官,也不同于对无礼者耿耿于怀的平民,教师总要和各种学生,包括不听话的和受过处罚的学生,处于一种信任关系中。对孩子的小过失,委婉地提醒一下就够了。最重要的是,要激发学生身上的力量和荣誉感。教师是创新人才的发现者,很多学生之所以没有在某一领域表现出强烈的兴趣和热情,是因为他自己都不知道自己的潜能有多大,不知道自己的智能优势在哪一个领域。教师必须信任每一名学生,爱每一名学生,绝不能否认和放弃任何一名学生,要拿出放大镜找学生的优点,毕竟摧残天赋优异而且具有创造力的年轻人,比鼓励他们开花结果容易得多!教师不能仅将自己定位于知识的传授者,而应该是学生兴趣的发现者与激发者,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不仅要做学生的老师,更要学会做学生的导师。   为了实施创新人才培养,发现学生的兴趣和特长,我校在实施研究性学习课程方面,跨出了改革的一大步,将这门15个学分、很多学校的教师感觉无从下手的学科做到了实处。整个高二年级的研究性学习课安排在同一时间段开展,学生以个人或小组为单位,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自由选题,研究性学习专职教师根据学生的选题将课题划分为27个领域,然后在本校教师中征集导师,导师以有着丰富科研经验的教师和获得博士学位的教师为主,每个领域都由几位教师共同承担,对于本校教师承担不了的领域,学校与周边高校联系聘请高校和科研院所导师。教师不是教授知识,而是讲解研究方法,推荐研究工具,参与到学生的研究课题小组,引导学生开展研究和学习。学生按照研究生阶段的研究流程,要做开题报告、中期汇报和结题答辩。答辩后还要展示评比,每个小组的学生要把自己的研究成果在校园公开展示,为评委和参观的师生讲解。最后是颁奖和优秀研究成果分享大会。整个过程,导师都是项目的参与者,扮演引导者、倾听者、讨论者和咨询者的角色。   在开展研究性学习课程方面,教师真正实现了由教师向导师的转变。教师在指导学生的同时,也促进了自己的成长,进而把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思想和经验引入传统的课堂教学之中,遵循创新人才的成长规律来开展课程教学。因此,富有创新理念并付诸行动的教师,是基础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