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海外工程建设的项目管理的模式探析.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企业海外工程建设的项目管理的模式探析
就海外工程建设项目的特点进行总结,分析我国企业采用的管理模式优缺点,对企业海外工程建设项目管理模式进行探析。
项目 工程建设 海外 管理模式 矩阵组织
改革开放以来,国内大型施工企业相继向海外工程建设市场进军。在海外工程建设项目中,中国工程建设企业和国外优秀的建设企业还存在较大差距,特别是在中标后的项目实施管理过程中,中国企业的传统管理模式已经跟不上世界先进管理理念,在激烈的竞争中显现出诸多问题。
企业项目管理是管理学的分支,是运用系统论原理对项目及其资源进行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在约束条件内完成目标的一种管理手段。项目管理是一个过程管理,项目管理体系的建设和高效的项目管理模式的实施直接关系着项目的绩效与成败。
企业管理本身并没有固定、一成不变的模式,对于企业来说,管理同技术一样,不是越先进越好,只有阶段性使用的管理模式和技术。项目管理也会因各种项目环境因素、项目客户、实施企业的不同而变化。本文就海外工程建设项目的特点进行总结,分析我国企业采用的管理模式优缺点,对企业海外工程建设项目管理模式进行探析。
一、企业海外工程建设项目特点
工程建设项目本身具有单件性,体积庞大,生产周期长,要求持续生产等特性,是典型的劳动密集型行业,具有施工使用地点固定,产品多样,生产的流动性和分散性,施工生产作业条件差,受气候影响大,技术含量相对较低,技术复杂工程量大等等特性。
目前,欧美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相对完善,市场供求趋于饱和,我国工程建设企业主要在基础建设相对薄弱,工业相对落后和资源相对匮乏的国家和地区。如中亚、非洲等。在这些国家和地区开展工程建设项目时存在着一些共同特征:
1、海外工程建设项目所在国家项目环境多样。首先,在海外工程建设所在地的自然、法律环境往往和国内的环境不同,投资环境和市场环境也相对较为复杂。在很多发展中和欠发达国家和地区,法律法规都是直接“借用”欧美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已有模式,规范复杂却不符合实际情况,而且,仍有一些地区的法律法规至今十分落后和保守,甚至无法可依。
其次,工程建设项目市场坏境和中国不同。在进行投资或承包工程项目时,无法和企业所熟悉的国内市场进行比较分析,在成本、价格、工期等方面常出现偏差。
2、工程建设项目的管理工作内容重点与国内不同。海外环境的不同,决定了海外工程建设项目管理模式、重点的差异。海外工程建设项目经理部一般是独立的法律主体和独立的会计主体,国内企业总部对其管理时常受到地域等因素的影响而产生一系列沟通、监管问题。
同时,工程建设条件不成熟,物资匮乏也成为项目管理工作的绊脚石。国内的工程建设项目的物资、货运、技术等方面条件较为成熟,一般不会成为制约工程建设项目进展的关键因素。但国外工程建设项目可能会出现在国内难以想象的基本条件问题。在一些地区,甚至连基本的水、电供应都不能保证,建材、运输等条件则更为简陋。
第三,海外工程建设项目的高收益伴随着项目的高风险。工程建设项目所在国的政治、经济、社会、外交等都和国内有较大差别。如某些非洲国家,政治格局十分不稳定,造成工程建设项目的持续性较差。
二、企业海外工程建设项目的几种常见的管理模式
通过对海外工程建设项目一些案例的分析,笔者认为按照工程项目组织类型,可以将目前海外工程建设项目的管理模式分为几类:
1、部门控制式。完全按照职能原则简历的项目组织,把工程项目委托给企业内某专门的部门或施工队伍,由单一部门的领导负责组织项目实施的项目管理模式。该方式多用于小型简单项目,或者单一工种项目,在海外工程中许多分包施工单位、挂靠单位也常用这种管理模式。其优点是职责明确,关系简单,便于协调管理。但是这种原始简单的模式对于大型复杂的项目有较大的局限性。
2、混合工程队式。完全按照单个工程对象的原则组织的项目管理机构,企业的职能部门处于服从地位。公司有项目时,公司任命项目经理,由项目经理根据工程需要从其它部门抽调或招聘合适人选组成项目管理班子,由项目经理统一指挥,组成混合工程队,所有原职能部门人员在工程建设期间,一律听从项目经理指挥,和原部门完全分离。原部门负责人只负责业务指导和考察工作,无人事权。工程完成后,成员回到原部门。
理论上,这种模式适合于超大型项目和工期要求紧迫,或者工种多、多部门配合的项目,能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简单高效的落实项目任务,权力集中,决策迅速有效。在海外实际工作过程中,该模式成本较高,外部资源和公司总部资源利用率较低,管理人工的效率也比较低。这是传统海外工程建设企业使用的管理模式。
3、矩阵式管理模式。把只能原则和工程对象原则结合起来,使纵向只能部门和横向项目组织优势都能充分发挥的管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