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东城区2005年高三综合练习(三)理综(附答案).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北京市东城区2004—2005学年度高三综合练习(三)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I卷1至5页,第II卷6至14页,共14页。满分3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I卷(选择题 共21题 126分)
[注意事项]
1. 答第I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涂写在答题卡上。考试结束,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2.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本卷共21题,每题6分,共126分。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S—32 Fe—56 Ba—137
1. 甲种草履虫与乙种草履虫都能以细菌和酵母菌为食,但主要的食物有所不同。将两种草履虫共同培养在含酵母菌和好氧型细菌的培养液的试管中,两者共存。下列叙述不符合事实的是
A. 两种草履虫彼此之间存在着竞争关系
B. 两种草履虫出现食性和栖息环境的分化
C. 两种草履虫的密度都低于单独培养时
D. 两种草履虫均匀地分布于培养液之中
2. 固氮蓝藻细胞内能发生的所有过程为
① ②
③ ④
A. ①④⑦ B. ④⑤⑥
C. ①③⑤⑥ D. ①⑤⑥⑦
3. 处于减数分裂的初级精母细胞,当中心体开始向两极移动时,图中的a、b、c、d依次代表的是
A. 着丝点、四分体、染色体、DNA
B. 四分体、DNA、染色单体、染色体
C. 四分体、着丝点、染色单体、DNA
D. 染色体、染色单体、着丝点、DNA
4. 设计生态农业,增加食物链的目的不是
A. 实现光合产物的分层多级利用
B. 实现能量的重复再利用
C. 实现废物的资源化
D. 减轻环境污染
5. 在预防传染病的疫苗家族中近年又增加了一种核酸疫苗(又称DNA疫苗),它们是由病原微生物中的一段表达抗原的基因制成,这段基因编码的产物仅仅引起机体的免疫反应。以下关于核酸疫苗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核酸(DNA)疫苗导入人体需要使用适当的基因工程载体
B. 导入人体的核酸疫苗在体内直接产生抗体,起到免疫作用
C. 核酸疫苗的接种可以达到预防特定的微生物感染的目的
D. 核酸疫苗接种后引起人体产生的抗体是由效应B细胞合成的
6. 下列离子组能够在溶液中大量共存,加入NaOH溶液有沉淀生成,加入稀盐酸有气体放出的是
A.
B.
C.
D.
7. 有四种无色溶液,它们分别是,下列试剂中可以用来鉴别它们的是
A. 溶液 B. NaOH溶液
C. 溶液 D. 溶液
8. 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11.2L氧气所含氧原子数是
B. 80g硝酸铵所含氮原子数是
C. 1mol氦气所含氦原子数是
D. 1L 1mol/L盐酸溶液中所含原子总数是
9. 若在化学实验中发生以下事故,处理方法正确的是
A. 金属钠着火,用泡沫灭火器灭火
B. 苯酚不慎沾在皮肤上,应马上用NaOH溶液清洗
C. 当不慎在皮肤上沾上浓硫酸时,应立即用抹布擦拭,然后用大量水冲洗
D. 误食氯化钡溶液,应立即服用大量硫酸铜溶液解毒
10. 一种新型熔融盐燃料电池具有高发电效率。现用和的熔融盐混合物作电解质,一极通CO气体,另一极通O2和CO2混合体,其总反应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通CO的一极是电池的正极
B. 负极发生的电极反应是:
C. 负极发生的电极反应是:
D. 正极发生氧化反应
11. 2005年2月,我国政府就含有添加“苏丹红一号”色素的食品可能诱发癌症发出警告,并全面清剿苏丹红。“苏丹红一号”结构简式如下图。有关“苏丹红一号”的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分子式为
B. 能与浓溴水发生取代反应
C. 能与FeCl3溶液作用,溶液呈紫色
D. 因苏丹红一号中含有酚羟基,故可被空气氧化产生醛基
12. 中学化学教材中有大量数据,下列为某同学对数据的利用情况,其中不正确的是
A. 用一定量NaOH稀溶液和稀盐酸反应测得的中和热数据,来推算一定量的稀H2SO4和NaOH稀溶液反应的反应热
B. 用沸点数据推测能否用蒸馏的方法将两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