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质粘土地基承载力 武汉地区红粘土地基承载力确定方法的探讨.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粉质粘土地基承载力 武汉地区红粘土地基承载力确定方法的探讨
第2期
罗坤等1武汉地区红粘土地基承载力确定方法的探讨155
文章编号:1672-8262(2008)02-155-03 中图分类号:TU446 文献标识码:B
武汉地区红粘土地基承载力确定方法的探讨
罗坤,官善友,蒙核量
(武汉市勘测设计研究院,湖北武汉 430022)
3
摘 要:通过工程勘察实例资料,对确定红粘土地基承载力方法进行对比,指出了地方规范中关于硬塑状态的红粘土地基承载力取值偏于保守的问题,并提出了修改意见。由于目前武汉地区有关红粘土地基载荷试验结果与现场及室内所取得的物理力学指标之间的对比资料极少,文中得到的一些结论对红粘土地基承载力的确定具参考意义,有待在今后的工程勘察实践中进一步验证。关键词:红粘土;地基承载力;载荷试验
1 前 言
与云南、贵州、广西等大规模岩溶发育地区红粘土相比,武汉地区红粘土有其特殊性:隐伏于老粘性土层之下;随可溶性碳酸盐岩呈条带状分布且分布局限;在岩土界面或基岩面低洼处变软;以原生红粘
土为主;裂隙不发育。
极少,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性土地基承载力,验算难以通过,以底部基岩为桩基持力层。
[1]
现行湖北省《建筑地基基础技术规范》(DB42/
层杂填土、第四系上更新统冲洪积老粘性土、第四系红粘土、二迭系灰岩、泥岩。各岩土层由上至下描述如下:
(1)人工堆积层(Qml)
杂填土,(近期场地平整推填形成,,成分主要为建筑垃圾、,015~212m。
al+pl
(Q3)
粉质粘土,地层编号(3-1),黄褐色、灰褐色,可塑~硬塑状态,含铁锰氧化物及少量高岭土,局限分布,近于地表,受大气及地表降水的影响,其强度较下伏老粘性土低。层顶埋深110~212m,层厚118~310m。
242-2003)中红粘土承载力特征值fak表E.0.1-8引用(GBJ7-89)中原生红粘土原《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粘土,地层编号(3-2),黄褐色、红褐色、棕红色,硬塑状态,含铁锰氧化物及少量高岭土,局部夹少量碎石。层顶埋深015~410m,层厚1110~1610m。(3)第四系红粘土(Qel)红粘土,地层编号(4-1),黄褐色、棕红色,硬塑(局部坚硬)状态,含铁锰氧化物及高岭土团块,部分地段夹灰岩孤石。层顶埋深1210~2010m,层厚717~1415m。
红粘土,地层编号(4-2),黄褐色、灰褐色,可塑状态,含高岭土团块及次棱状的黑色小碎石,底部含灰岩碎块,局限分布在灰岩顶板埋藏较深的凹形槽地段。层顶埋深3214~3410m,层厚212~410m。(4)二迭系灰岩、泥岩(P)
中微风化灰岩,地层编号(7),灰色、黑色,隐晶质结构,中厚层状构造,产状较陡,倾角45~70°,岩芯中见有白色粗晶方解石脉,较硬岩,较完整。层中岩溶发育,见有溶洞,洞内多为粘性土夹灰岩碎块充填,钻进
的取值,准确评价武汉地区红粘土地基承载力仍在探索之中。本文试图根据一具体工程实例探讨武汉地区红粘土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的确定方法,供广大同行参考。
2 工程地质条件
211 工程概况
[2]
泰然南湖项目16#楼位于武汉市武梁路以东、南湖山庄以南地块,为28层高层住宅楼,框支剪力墙结构,单柱荷重18000kN~25000kN,设计±00为27170m,设二层地下室,基坑开挖深度约10m。场地
地貌单元属剥蚀堆积垄岗地貌,地面标高在22173m~26145m之间。212 地层结构特征
在勘探深度范围内,场地地层岩性主要为人工堆积
3 收稿日期:2008—01—07
作者简介:罗坤(1966—),男,高级工程师,注册土木(岩土)工程师,长期从事岩土工程勘察工作。
156城 市 勘 测2008年
过程中部分钻孔内失水严重。层顶埋深1918~3816m,最大揭露深度815m。
场地水文地质条件简单,在原始地形低洼处的人工填土中赋存有少量的上层滞水,下伏灰岩埋藏较深,灰岩上覆粘性土层厚度大,与灰岩面直接接触的地层为粘性土和强风化泥岩,在少量钻孔处见有的溶洞为充填型溶洞,岩溶裂隙水不发育。
场地典型地质剖面如图1
。
强风化泥岩,地层编号(7a),浅灰色、灰黄色、紫灰色,泥质胶结,产状较陡,极软岩,风化成硬土和碎块状,
局部夹少量煤团,少量钻孔处分布,覆盖于(7)层灰岩之上。层顶埋深2117~2510m,层厚416~811m。
图1 典型地质剖面略图
按物理指标确定地基承载力表 表1
层号
(4-1)(4-2)
该高层住宅楼设二层地下室,基坑开挖后基底虽
位于强度较高的(3-2)层粘土中,且基底下(3-2)层粘土的厚度达615~913m,但由于下卧的红粘土层根据现行规范强度取值相对较低,若采用天然地基,下卧层强度验算仍难以通过。如果采用桩基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