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年冬至吃饺子的小学作文.docx

发布:2020-02-17约1.95千字共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2019年年冬至吃饺子的小学作文      第一篇:冬至饺子香 ?      “冬至大如年”。按通常习俗,这一天,家家户户要吃豆腐、吃饺子、喝老母鸡汤,迎接就要到来的数九寒天。 ?      小时候的那个年代,物质条件差,生活艰苦,吃上一顿饺子可是件欢喜事,也是件难事。寒风凌冽,家里的老人早早起来去菜市场,捏着肉票排队买肉。即便低声下气,营业员也是将头抬到天上,随便赏一块。那一块肉基本见不到瘦肉,白花花的,得用力抓住才不至于滑落。顺便买些蔬菜,回家后择好洗净沥干切碎,和那已经剁好的肉泥混合在一起,再加上葱、姜、油、糖、盐、酱油等,搅拌均匀。馅料准备好了,大人们又开始和面,一遍一遍地揉,一拳一拳地揣,直到面不软不硬方才满意。 ?      一切准备就绪,一家人便在桌面上清理出一块位置开始包饺子。根据年龄和能力,家里人各有分工:母亲搓面切面头,我擀皮,外婆包饺子,年幼的弟弟将包好的饺子整理到竹匾中,高龄的曾外祖父负责下饺子。一家人忙得不亦乐乎。当时,看着外婆拿过一张饺子皮,放入适量的馅儿,转眼一个漂亮的饺子就呈现在面前,感觉像变魔法一般。 ?      饺子包到一定数量时,便烧开水下饺子了。那一只只白胖的饺子在沸水中上下翻滚,煞是可爱。水开三遍之后,饺子熟了。揭开锅,香气扑鼻,馋得人直咽口水。盛出两大盘,一盘送给没空包饺子的左邻右舍,一盘自家老老小小共同分享。吃着,说着,笑着,继续包着。那饺子里包入了温馨、幸福,吃饺子更多的是享受浓浓的亲情。 ?      岁月流转,两位老人已仙去,而现在的我们又忙于工作和家务,很少再有时间和母亲围在桌边包饺子。即使调配的馅儿再好,只要是用那买来的饺皮包裹,总少了那一份饺子香,却又多了一份思念、一份渴盼。 ?      第二篇:冬至包饺子 ?      “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户户吃水饺”我们一家四口热热闹闹的包饺子。 ?      妈妈擀皮、和馅儿,我和爸爸还有哥哥包饺子,妈妈和的馅儿真是独一无二呀!既好看又可口,绿油油的韭菜,金灿灿的鸡蛋,再加上一点儿粉红色的虾皮,再把它们切碎,然后把它们拌到一起,看着就有胃口,包成饺子一定很好吃。妈妈把饺子皮擀好了,大家一拥而上,争先恐后的抢饺子皮,热热闹闹的包起了饺子,妈妈包的饺子最漂亮,爸爸包的饺子挺着个“将军肚”排列在当中,哥哥包的饺子软塌塌的,我包的饺子大小不一,但是,样子我挺满意。 ?      我悄悄地跟妈妈说:“以后,包饺子的活动能不能多安排一点儿,大家在一起多快乐啊!” ?      第三篇:冬至节包饺子 ?      难得冬至节还暖阳高照,无风无霾很舒服。下午和妈妈从浴室回来就开始忙活着包饺子。妈妈拌好了饺子馅,我两就坐在电视机前一边看《一站到底》一边包饺子。 ?      我和妈妈协同作战,我负责给饺子皮蘸水,妈妈来包。分工合作效率高,不到半小时,一盘饺子40只完工喽!妈妈去烧水煮饺子了,我哪能闲着啊,我自己独立包了几个饺子,从三岁看妈妈包饺子,四岁给妈妈打下手,五岁学擀饺子皮,六岁我自然能独立地包饺子了。嘿嘿,看看我的手艺还不错吧! ?      妈妈说冬至节包饺子这项民俗需要时代传承下去,就如同妈妈小时候跟着她的外公外婆包饺子,后来妈妈到了苏州仍然每年都亲手包饺子,在妈妈心里不仅为了传承民俗,更为了纪念她的外公外婆。我也要好好学习包饺子,甚至学着和面、擀皮、剁馅、拌馅一整套手艺,将来还要教我的孩子一直传承下去。 ?      第四篇:冬至节 ?      12月22日是冬至节。冬至是二十四个节气之一,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那天家家户户都要团聚在一起,有吃饺子、馄饨的,还有吃汤圆、赤豆粥的,有些老苏州还喝冬酿酒。 ?      我们家在冬至节是吃汤圆的。只见妈妈先在锅子里放些水去烧;直到锅里的水沸腾时,在放些盐,防止汤圆粘锅;紧接着妈妈将买来的汤圆放进锅里,这些白白胖胖的汤圆宛如一个个可爱雪娃娃聚在一起。等到锅子里冒出了很多热气时,妈妈就打开锅盖,用汤勺轻轻地拨一下,防止汤圆粘锅。烧了一会儿,汤圆一个个浮在水面上。妈妈开心地喊道:“汤圆熟了!可以吃了!”我自己动手盛了一碗。我一边吃着汤圆,一边听妈妈讲冬至的知识。 ?      冬至是一年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长的一天。冬至过后,天会越来越冷。冬至吃汤圆意味着全家人团团圆圆,圆圆满满。 ?      俗话说:“冬至大如年。”冬至即是一个团聚的节日,又是一个美食节。 ?    ? le=mso-pagination:widow-orphan;text-align:left;line-height:150%;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