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轨道交通综合监控系统设计研究.pdf
强交通的发展。然而,城市轨道交通具有客流大、设备多的特征,如此庞大的人
群和设施设备,如果只依靠人力去监督,不容易实现。因而城市轨道交通综合监
控系统在城轨建设的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一环,高度的自动化水平,能提升各个
地铁区域资源融合和监控之间的有效沟通,在整个大设备的监督下,促进城市轨
道交通安全、有效的运营。
关键词:轨道交通;综合监控系统;自动化
引言
近年来我国城市轨道交通飞速发展,大型城市线网规模逐年扩大,各中小城
市纷纷建设城轨。智慧城市建设也对轨道交通运营管理水平及效率提出更高要求。
综合监控系统是城市轨道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各机电系统集成整合与联
动,实现各系统间信息互通与数据共享,是建设智慧轨道交通的基础设施。为提
升城市轨道交通信息化及自动化水平,提高地铁运营的安全性、可靠性和响应性,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应设置综合监控系统。
1系统组成
轨道交通监控系统由监控系统主机、高压开关、低压开关、本安型分站及网
络通信接口等设备组成。监控系统使用3层结构:地面监控系统主机和千兆工业
以太环网、监控系统本安型分站、高压和低压开关。本安型分站可采用
660V/380V/220V/127V交流电压,并提供2路本安RS485通信接口、1路本安CAN
通信接口、1路10Mbps/100Mbps自适应以太网通信接口及1路百兆以太网单模双
纤光口,实现不同通信协议的设备之间互联互通。并配置有备用电源,可防止供
电系统意外掉电的情况下继续对供电系统进行持续监控。地面监控主机将命令下
发给本安型分站,本安型分站再将控制命令下发给变电所高压和低压开关综合保
数据实现发布与共享功能。
2系统功能
轨道交通综合监控系统中央级是由多专业、多应用、模块化组件方式开发的
各类业务应用软件的组合,包括客运服务类应用、调度指挥类应用、车站管理类
应用、运输组织类应用、安全管理类应和运维管理类应用。轨道交通综合监控系
统中央级与乘客服务系统、视频监控系统、乘客信息系统、安检系统、信号系统、
时钟系统等系统进行交互对接,完成对全线环境、设备和乘客的集中监控。轨道
交通综合监控系统中央级所需的计算、存储、网络等资源采用云计算技术提供。
轨道交通综合监控系统车站级由接口处理设备和各类人机交互终端构成。接口处
理设备位于各车站、段场和控制中心,实现对接口数据的处理和协议转换;人机
交互终端包括各级工作站、移动终端、大屏幕显示设备、IBP盘、培训测试模拟
器、打印机等。轨道交通综合监控系统车站级与PSCADA、BAS、FAS、PSD、FG、
ACS、PA、CCTV等系统进行交互对接,从而实现相应的站级功能。轨道交通综合
监控系统由各专业开发的各类应用组成,包括客运服务类应用、运输组织类应用、
车站管理类应用、安全管理类应、调度指挥类应用和运维管理类应用。
(1)客运服务类乘客服务类应用包括票务服务及管理功能、乘客咨询服务、
乘客咨询信息服务、客运组织等功能,通过对乘客出行全链条服务需求的主动感
知以及精准分析,围绕资讯、出行、增值等关键服务内容进行智能整合、提升,
提供更多人性化、智能化的服务手段,从传统轨道交通被动、单一、迟滞的服务
方式,全面转向主动、整合、实时的服务方式,发挥新时代城市轨道交通更加全
方位的价值。(2)运输组织类随着线网规模不断扩张,客流呈快速增长趋势,乘
坐城市轨道交通出行已经成为市民的“必选项”,对出行时间、换乘便捷性、运
营服务时间等需求日益提高。基于精准的客流预测,实现“灵活的运能配置、多
样化的行车方式”的目标,提高乘客出行的便捷性,全面提升网络化运营服务水
平,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3)车站管理类车站管理类应用监控车站和车
辆段范围内的列车、环境、灾害、机电设备的运行情况,行使权限内的控制功能。
在紧急情况下,为值班员监视灾情提供帮助,同时,车站值班员通过综合后备盘
能技术摆脱以往定时、定点、定岗的管理运作痛点,将车站管理模式从固定化、
单站化向移动化、区域化转变,构建基于设备全息感知、系统集成联控、终端移
动操控的高度自运转的全时全景车站管理模式,最终实现区域站点集中值守和远
郊车站无人值守的管理模式。(5)调度指挥类为匹配多样化的客流需求,线网行
车组织方式日益复杂,突发情况下对调度的快速应变要求越来越高,调度指挥亟
需实现“重点目标可视化、信息获取立体化、调度决策精准化”等功能,在前端
感知、中间网络传输、智能决策、多渠道信息报送等方面实现向智慧指挥调度的
衍进。(6)智能运维类在车辆段利用综合监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