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套卷]广东省佛山市佛山一中2013-2014学年高一10月段考历史试题.doc

发布:2017-06-04约3.33千字共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广东省佛山市佛山一中2013-2014学年高一10月段考历史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2分,共80分。请在答题卡上填涂正确答案。) 1.公元前11世纪中期,商王朝为周所灭。确切的说,此前的周属于商朝的A.内服 B.外服 C.封国 D.邻邦 A.严格的等级关系 B.嫡长子拥有继承特权 C.通过垄断神权强化王权 D.血缘纽带和政治关系紧密结合 3.下列关于西周宗法制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A.通过血缘关系的亲疏确立起了一整套土地、财产和政治地位的分配与继承制度 B.宗法制下的家族等级关系,同时也是政治隶属关系 C.宗法制的等级系列中有庶人,也有奴隶 D.礼乐制度起到了维护宗法制的作用 4. 观察下表,在西周时期,有资格继承王位的是 妻 妾 一般称谓 妻(正配) A.三哥(20岁) B.四哥(14岁) 妾一(侧室) C.大哥(25岁) 妾二(侧室) D.二哥(22岁) 5.以下为周代世系略图,它透露出的相关制度信息有 ①禅让制 ②分封制 ③世官制 ④宗法制奥地利著名经济学家熊彼特提出了“领地国家”与“税收国家”的概念。其中“领地国家”的特征是:在封建制度下,国王的税收有两个,一部分自国王自己的领地,一部分自诸侯的进贡;国王则无权直接对诸侯领地进行征税。根据这一定义,下列中国古代王朝中属“领地国家”的是 B.秦 C.唐 D.清前214,秦后,设置了南海郡、桂林郡象郡南海郡辖番禺、四会、龙川、博罗4县,郡设在番禺(今广州)。任嚣任郡尉(因南海郡属下县少,是小郡,故称尉不称守),是为广州建置之始。任嚣.秦朝开始使用的“皇帝”称号和夏、商、周的“王”称号相比,本质的不同是A.具有神化君权的特点B.代表至高无上的权力 C.是古代政治发展的产物D.是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建立的表现 A.最高统治者称皇帝 B.中央设三公九卿制 C.地方设立郡县制 D.皇权至高无上.中央集权制度下始终贯穿着的两大矛盾①中央政府与地方割据势力的矛盾 ②君权与相权的矛盾 ③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的矛盾 ④丞相与百官的矛盾A.①④ B.①②C.②③ D.③④ A.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日益加强 B.内阁制度日渐成熟 C.中央的权力日益向帝王集中 D.丞相权力被六部分割 14.隋唐以前,官府设有谱局,考定父祖官爵、门第。此后该现象逐步消失,主要原因是: A.宗法制的终结 B.察举制的完善 C.三省六部制的设立 D.科举制的推行 15.汉武帝时期,为适应和平年代的需要,中央和地方官府向社会征聘人才的制度指A.军功爵制度 B.察举制C.征辟制 D.科举制 A.标志着全国统一的完成 B.标志着中国古代相权和皇权矛盾的基本解决 C.标志着地方分裂势力被最终消灭 D.标志着中央在与地方分权斗争中已处于绝对上风 20.有位学者指出:“中国传统政治中,君权和相权的关系,是一部不断摩擦、不断调整的历史。”以下有关历代宰相制度演变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汉武帝为削弱相权,任用亲信朝臣,在内廷设置处理国政的中朝 B.唐代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 C.宋代设置参知政事为副相,分割宰相的财权 D.元朝废除尚书省和门下省,而将尚书省的六部移至中书省,并掌理一切政务 A.图①符合朱元璋真相 B.图②符合朱元璋真相 C.图①图②都毫无史学价值 D.真相有待科学考证 24.请根据下述图片判断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反映皇权和相权之争始终贯穿于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之中 B.反映的趋势是皇权逐渐加强,相权逐渐削弱,最终被废止 C.反映的发展趋势易形成暴政,压抑民主政治 D.反映了秦朝、唐朝、元朝、明朝四朝的中央机构的设置情况 25.我国某旅行社在安排某项目旅游景点时写道:“接折(阅读奏折)——见面(请皇帝旨)——述旨(拟皇帝旨意)——过朱(皇帝过目确定)——交发(下发旨意)……”,该景点最有可能是 A.秦丞相府 B.唐尚书省 C.元中书省 D.清军机处 26. 当看到某封建王朝丞相在处理全国政务的场景时,我们可以断定它不可能出现在 A.汉武帝统治时期 B.唐太宗统治时期 C.明太祖统治时期 D.明成祖统治时期 27.明初,朝臣建议建文帝削藩.随后建文帝的叔叔燕王朱棣以 “清君侧”为名起兵,最后攻占南京,夺取帝位.此事说明了当时: A.实行了内阁制 B.设立了军机处 C.实行了分封制 D.郡县制受到挑战 28.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