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长安大学道路勘测设计第六章定线(涵洞地段).ppt

发布:2017-05-19约1.24千字共7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Company LOGO * * * * * * * * * * 二、定线对涵洞的考虑 涵洞的数量很多,每公里约1~3座。在定线中,要解决好涵洞的分布、类型选择和路堤高度等问题。 (一)涵洞的分布 涵洞的分布一般应根据现场勘察来确定,尤其是影响农田灌溉和人畜交通的涵渠,必须与当地政府有关部门协商确定。凡线路跨越的水沟,一般都应设置涵洞或小桥。 天然沟谷的平面和纵坡一般不宜轻易改动。 平坦地区沿线很长的地段没有明显河沟时,可考虑在有利排洪的地点设置涵洞,使桥涵的距离适当,排洪通畅,确保路基安全。 (二)涵洞类型和孔径的选择 涵洞类型及孔径大小一般按标准设计图进行选择: 1.流量大小和路堤高度 流量较小时,宜用钢筋混凝土圆形涵洞; 流量较大时,宜用石砌或混凝土拱形涵洞。 流量较大而路堤高度较低时,可采用盖板涵,或双孔、多孔涵洞;如仍不能满足流量要求时,宜采用小桥。 2.地质条件 拱涵需要坚实的地基,单孔圆涵和盖板箱涵对地基适应性强,后者也适用于松软地基。 含沙石量较大,容易淤塞涵洞, 应加大孔径或采用小桥。泥石流 沟不宜采用涵洞。 3.施工和维修条件 当地石料丰富时可采用石砌拱涵,沙石方便 时,也可采用混凝土拱涵。 钢筋混凝土圆涵可在工厂预制,运往现场安装,施工简便,进度快。在石料缺乏地区经济合理。 为施工方便,同一段线路涵洞类型不宜太多。 为便于维修、养护、清淤,排洪涵洞的最小孔径不应小于1.0m。 各式涵洞的长度应视其净高(或内径)h按下列要求选定: h =1.0m,长度不宜超过15m; h=1.25m,长度不宜超过25m; h≥1.5m,长度不受限制。 4.农业及交通要求 分布涵洞时,应力争不改变或少改变现有的灌溉系统,以免影响农用灌溉。灌溉涵洞的出水口高程应与当地农田水利部门协商确定。涵洞兼具交通功能时应尽力满足当地交通需要。 (三)对路堤高度的要求 1.水力条件 涵洞附近路肩设计高程应比规定洪水频率的设计水位连同壅水高度至少高出0.5m。 2.结构条件 为了改善洞身受力状况,涵洞顶上应有一定厚度的填土,以保证涵洞结构条件所需的最小路堤高hj。 当纵断面设计的路堤填土高度不能同时满足上述两项要求时,可采取如下措施: (1)在满足设计流量的要求下,改用需要填土高度较小的涵管类型。 (2)加大孔径、降低积水高度,改单孔为双孔以至多孔,但拱涵不得用三孔。 (3)适当挖低沟底,适用于出口有较深或纵坡较陡的沟床。 (4)改变纵断面坡度, 提高路肩设计高程;或 者改动线路平面,降低 涵洞处地面高程。 * * * * * * * * * *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