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ICU微生物标本采集__培训课件.ppt

发布:2017-01-22约5.88千字共41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血管导管培养 ? 血管导管(intravascular catheter tips )及腹膜透析导管(peritoneal dialysis catheters )培养是侦测血流感染源方法之一 ? 标准方法: 经由导管抽取20ml血液,进行血液培养; 导管周围的皮肤乙醇消毒,然后以无菌剪刀取下约5cm长度,置于无菌容器中送检(防干燥,不能作床旁接种者,可将导管置含有少量生理盐水的无菌试管内送检。也可将剪下的导管体内段置肉汤增菌液或用于血培养液内,但不能区分导管感染菌与少量的定植菌) 再由静脉端抽血进行另外一套血液培养。 标本处理: 实验室将体内段导管立即置血平皿上作滚动涂布接种,将血平板置35℃培养8~24h,观察有无细菌生长,如细菌菌落数≥15 CFU/Tip即为阳性,则认为血流感染是可能与导管有关。 微生物标本的保存 储存环境 标本来源 4℃冰箱 尿液、痰液、粪便 35℃温箱 脑脊液细菌培养标本 室温 眼、耳、鼻、咽、血管导管、 组织、体液、生殖道、 厌氧菌培养标本、 血液培养瓶 指甲,头发,皮肤刮取物霉菌培养标本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定义:机械通气至少48小时或人工气管拔除48小时以内发生的肺炎。 血管导管相关血流感染 定义:是指带有血管内导管或者拔除血管内导管48小时内的患者出现菌血症或真菌血症,并伴有发热(38℃)、寒颤或低血压等感染表现,除血管导管外没有其他明确的感染源。实验室微生物学检查显示:外周静脉血培养细菌或真菌阳性;或者从导管段和外周血培养出相同种类、相同药敏结果的致病菌。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主要是指患者留置导尿管后,或者拔除导尿管48小时内发生的泌尿系统感染。 临床诊断:患者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等尿路刺激症状,或者有下腹触痛、肾区叩痛,伴有或不伴有发热,并且尿检白细胞男性≥5个/高倍视野,女性≥10个/高倍视野,插导尿管者应当结合尿培养。 血气标本的采集 1、了解病情,经血液传播的疾病,在采血前要进行自我保护。对于凝血功能缺陷,血小板减少或者接受抗凝治疗、溶栓治疗时,这类患者容易发生大出血或血肿,应延长按压时间。 2、穿刺部位的选择:桡动脉、肱动脉、股动脉、足背动脉 桡动脉:表浅,易于压迫,常为首选穿刺部位 桡动脉-肱动脉-股动脉 婴幼儿:颞浅动脉 3、注意事项: (1)勿将静脉血当做动脉血 (2)样品中不能有气泡 (3)导管输入液体混入血样影响检测结果 (4)血氧采集放置时间不易过长,采血后20分钟应检测,或放于4°冰箱内,在2小时内检测不影响检查结果 (5)样品中有血凝块或样品过少均影响检查结果。 常规血标本的采集 1、采血针头不能太细,针头太细,血细胞在通过针头时已经发生破坏,使红细胞钾离子溶在血清中,使得血清钾偏高 2、对于抗凝剂试管,采血后立即上下颠倒混匀5-10次,切忌用力震荡摇匀。 3、采集血标本时,选择粗、直血管,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避免血管损伤和组织因子进入血液中,导致结果误差。 4、患者血管条件不好时,尽量避免采血针头的试探与摸索,为增加血流而挤压穿刺部位,以免造成溶血 5、穿刺前嘱患者握拳,血流不畅时反复握拳,使得血钾值上升0.8mmol/L 6、合理使用止血带:扎止血带3分钟以上,局部组织缺血缺氧,血液的成分就会发生变化,,如乳酸升高,PH值下降,胆固醇、胆红素、铁均增加,因此应在扎止血带1分钟内采血。 7、各种血标本采集后应尽快送检。采血后APTT测定不应超过2小时,PT测定值在1小时内完成。特殊情况下置于冰箱保存不应超过4小时。 谢谢! * 武汉市第五医院重症医学科 杜清玉 ICU微生物标本采集 正确的微生物学检验始自正确的标本采取。临床医师、护师及检验技师都必须通晓其要领。 著名的临床微生物检验专著Manual of Clinical Microbiology 的主编Patrick Murray 标本采集和运送是细菌培养成功的最重要的关键。 标本规范化采集的重要性 正确采集、处理与运送细菌培养的标本直接关系到致病菌培养的正确性与阳性率的高低,是临床细菌检验成功的关键。 标本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诊断结果的正误,不当的标本可导致假阴性、假阳性结果的出现,因此标本采集与处理的规范化是准确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