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流行的那些词.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那些年流行的那些词
每一个年代都有属于自己的语言,每一种语言都承载着一个时代群体的集体记忆。他们或转瞬即逝,或经久流传,或潜入到一个民族或国家的肌理,成为反映社会发展水平的“体征”。
小搜哥分别整理了80年代、90年代、00年代的一些流行词汇,快看看自己能否对上号吧!
80年代
《半月谈》1985年第4期报道:广西梧县潘地村,四五年间冒了富,全村30户人家,除了原五保户刘大娘年收入二千元外,都是万元户,小山村被人誉为“小金库”。
万元户,既是80年代初的时髦词汇,也指首先富裕起来的第一批人。万元户大体由率先完成了个人承包的个体养殖户、建筑包工头、个体工商户构成,他们在经济起步阶段靠的不是知识或者素质,而是胆量和勤劳。
如今,时代变了,最流行的一个说法是十万元户刚起步,百万元户马马虎虎,千万元户才算富。
从1981年至1986年,中国女子排球在世界大赛中赢得“五连冠”的殊荣,在世界排球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1981年11月,第三届世界杯女子排球赛在日本举行,中国女排力克强敌,跃居冠军,开创了我国大球翻身的新篇章。之后的几年,队员们再接再厉,连续五年获得冠军,“女排精神”从那时开始被人们口口相传。
“女排精神”在中国80年代的体育界,曾被运动员们视为刻苦奋斗的标杆和座右铭,鼓舞着他们的士气和热情。这种精神之所以备受国人推崇,最重要的是那种足以流芳百世的不畏强敌、奋力拼搏的精神,那可远远比“五连冠”本身,更加能鼓舞国人。
新时期,我国体育界提出了豪迈的战斗口号:“冲出亚洲走向世界。”1982年在印度新德里举行的第九届亚洲运动会上,经过十五天的角逐,中国体育代表团的307名运动员在18个大项目的比赛中,共夺得61枚金牌,超过前亚运会冠军日本队,首次居于第一位。在这次亚洲规模最大的体育比赛上取得如此骄人成绩,使全国人民的体育热情空前高涨起来,越来越多的人支持中国体育“冲出亚洲走向世界”,展示中国人的风采。
如今,中国体育实力不断提升,北京也成功赢得2022年第二十四届冬季奥利匹克运动会的举办权,成为全球第一个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和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双办的城市。“冲出亚洲,走向世界”已不再是一个遥远的梦。
90年代
上世纪90年代末期,韩剧以“韩流”之势袭卷整个中国。其中,最具标志性的电视剧当属《星梦奇缘》,剧中的男女主角安在旭和崔真实一夜之间红遍中国,成为无数少男少女心目中的偶像。随后,HOT、神话、东方神起、SUPER JUNIOR、裴勇俊、张东健、金喜善和李英爱、张娜拉等一大批韩国艺人逐一走进中国市场,一代又一代,一批又一批的韩星开始了在中国的“淘金之旅”。
如今,随着《来自星星的你》掀起的热浪,以及《爸爸去哪儿》、《奔跑吧,兄弟》、《我是歌手》等模仿韩国版的综艺节目的爆红,韩流依然深刻地影响着中国电视业的发展。
90年代初,花4000多元买一台BP机,足以在大街上炫耀一番。在BP机兴起不久,出现了另一种更能代表财富的通信工具——“大哥大”。于是,“腰别BP机,手捧大哥大”就成了那个时代最牛的人。
“大哥大”的意义相当明确:第一,机身很大;第二,因为大,所以具有醒目的炫耀效果;第三,拥有的人很少,于是持有的人很“牛”;第四,它是一面浮华的双面镜,一面照出别人的寒酸,一面显示自己的辉煌。
如今,科技进步,手机越来越小,掌可盈握,所谓的“大哥大”早已消隐了痕迹。
1998年,政府提出:决心花三年时间,基本解决国企裁员的问题。“下岗再就业”,一度成为社会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新词语,也成为有过这一经历的人一辈子难以忘却的记忆。下岗工人多了,再就业变成了举国关注的重要工程。
再就业不仅仅是下岗职工的迫切需要,更是对社会所有成员的能力、勇气和信心提出的新要求。
00年代
“浮云”一词最早出现于网络是在2002年后,由各国众多玩家组建的《梦幻之星》台湾私服,用于游戏中可遇不可得的顶级装备,“浮云”一词对于亚洲玩家来讲是家喻户晓的比喻。获得天涯网友蓉荣的《极品女小月月》使“神马都是浮云”成为当红网络用语。
比喻看得到却得不到的东西。亦可表示无实际意义的事物。比喻不把某事物放在眼里。虚无缥缈,转瞬即逝。多用于不在意的事物。浮云可理解为“不值得一提的事”。
“选秀”泛指选拔在某方面表现优秀的人,随着2005年的第二届“超级女声”电视节目而家喻户晓。
现在,全球举行的有各种标准的评选活动,也被称为选秀,如中央电视台的中国好歌曲,东方卫视的中国达人秀,浙江卫视的中国好声音等。选秀节目已成为一个是金子都可以发光的平台。
2008年兴起的网络语,源出何地无可考证,一说出自浙江某地方言,也有文章称“雷人”一词是外来语。
本义指云层放电击倒某人,现多形容出人意料且令人格外震惊,用于表达喜剧性的或无奈性的、尴尬性的场合,将个人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