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社会科学哲学的兴起.pdf

发布:2018-11-11约字共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社 会 科 学 哲 学 的 兴 起 谭仲益鸟   社会科学哲学, 在西方经过了一段相对沉寂的时期之后, 目前开始成为哲学研究中的一个 十分活跃的领域; 而在中国, 却一直是一个没有引起普遍关注的或几乎无人问津的领域。 1996 年 7 月底至 8 月初在广东番禺举行的以“社会科学哲学”为主题的“中英暑期哲学学 院”, 可以说是通过英语高级讲习班的形式, 把西方社会科学哲学思想开始引向中国, 并在中国 推进社会科学哲学研究的一个有力尝试。1997 年 11 月底在武汉召开的“全国第八届科学哲学 学术会议”“关于“社会科学哲学基础”的讨论, 主要围绕着“合理选择理论”、“社会科学哲学研 究的对象与方法”、“社会科学合理性”、“网络分析”等问题加以展开。这些学术活动表明, 在我 国学术界已悄然兴起了关于社会科学哲学的研究。在这里特就社会科学哲学的一些基本问题 作些介绍与阐明。 一、关于合理选择理论与合理性原则 合理选择理论是西方社会科学哲学的一个重要理论。它原本只是在经济学中有其意义; 但 在当前的西方, 有一种引人注目的观点, 即认为由于合理选择理论所遵循的原则可以成为打通 各门具体社会科学的重要方法论原则, 因此它可以作为一门独立而完整的社会科学哲学的基 础。这个原则就是“合理性原则”。不过, 这个原则立足的却是“经济人”的基本假设。这个假设 设想, 社会中每个人在选择自己的行为时, 根据理性的抉择, 都会谋求自己的最大利益。根据这 种假设, 只有选择最能满足自己的目标和欲望的行为, 才是合理性的选择, 否则便是非理性的 选择。 既然人的行为所依据的原则是确定的, 因此人的一切行为都是可预测的, 从而人的行为的 ( ) 社会产物 如社会制度与相应的设施 的运行也是有规律可循的。合理选择理论正是基于这种 “经济人假设”及相应的“合理性原则”而展开其基本的进路与框架。这个进路与框架就是: 个体 合理性选择·互动主体合理性选择·集体合理性选择。合理选择理论把“理性人”即“经济人” 或“个体合理性”当作自己的逻辑起点, 认为理性是手段而不是目的, 合理性的选择是一个人对 能够满足其欲望的最有效的手段的选择。合理选择理论为个体合理性选择建立了若干相互补 充的模型, 这些模型关注个人内在信念与偏好之间的一致性, 以及这些信念与偏好跟行为之间 的一致性。不过, 由于任何人都不可能作为单个人而存在, 总是在同他人发生某种关系, 因此, 个体在选择自己的行为时总是根据他人的选择而作相应的调整, 并且以自己的行为影响他人 的选择。 合理选择理论以“互动主体合理性”作为自己的理论中介, 试图解决主体行为发生交互作 用时的选择以及这种选择的均衡问题。在两人发生关系时, 双方在选择各自的行为时无疑是在 —32 — 《社会科学》1999 年第 4 期 “博弈”: 个人的最佳选择是他人选择的函数。在实际社会生活中, 从夫妻关系到国家与国家之 间的关系都存在着某种博弈。但在博弈过程中, 往往会出现利已而不合作的情况。因此, 对于 个人来说是合理的选择, 但对于双方来说却可能导致非理性的结局。最典型的范例就是“囚徒 二难”的悖论命题。这一命题反映了个体行为的合理性与集体行为的非理性的悖论, 这个悖论 表明个体优势策略合理性选择往往导致集体行为的非理性或不合理的结局。合理选择理论从 象“囚徒二难”这样的博弈活动中反思到集体合理性选择的意义。 如果从利已原则出发往往会导致不合理的结局, 那么非理性行为是否反而会得到合理性 的结局呢? 合理选择理论的回答是肯定的。集体合理性选择以具有一定程度的普遍性的“博弈 规则”约束每个个体, 要求个体放弃一些利益。因此, 合理选择理论以“集体合理性”作为自己的 逻辑终点。合理选择理论关于“集体合理性”的思想能够清楚地解释为什么一个社会需要政府, 以及社会需要什么样的政府。合理选择理论意识到了个体合理性与集体合理性之间的矛盾与 冲突, 因此试图提供某种机制, 以便在满足个体合理性的前提下最大可能地达到集体合理性, 从而最终实现“社会正义”。 从合理选择理论的基本进路与框架, 我们看到, “合理性原则”是它在考察自己的问题时所 遵循的基本原则, 不过它却主要是从经济利益这个角度来理解合理性概念的。根据这种理解, 凡是对自己有利的, 就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