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壬辰年龙生九子纪念戳.pdf

发布:2018-05-22约1.64千字共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壬辰年龙生九子纪念戳 壬辰年龙生九子纪念戳 壬壬辰辰年年龙龙生生九九子子纪纪念念戳戳 2012年1月5日山东烟台发行壬辰年龙生九子纪念戳 龙是中国古代的神兽之首,亦可以认为本身就是神的化 身,神的一种。传说龙生有九个孩子,名字分别是赑屃(音 bìxì)鸱吻(音chīwěn)饕餮(音tāo tiè)睚眦(音yázì)狴犴(音bì àn)狻猊(音suān ní)趴蝮(音bà xià)椒图(音jiāo tú)蒲牢(音pú láo),传说有着各种性情,各司其职。 不过在民间传说中的龙子却远远不止这几个,狴犴、貔 貅、饕餮等等都被传说是龙的儿子。其实所谓龙生九子,并 非龙恰好生九子。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往往以九来表示极 多,而且有至高无上的地位。九是个虚数,又是个贵数,所 以用来描述龙子。 睚眦(音yá zì),样子像长了龙角的豺 狼,怒目而视,双角向后紧贴背部。嗜杀 喜斗,刻镂于刀环、剑柄等兵器或仪仗上 起威慑之用。 蒲牢(音púláo),形状像龙但比龙小, 喜音乐和鸣叫,刻于钟钮上。据说蒲牢生 活在海边,平时最怕的是鲸鱼。每每遇到 鲸鱼袭击时,蒲牢就大叫不止。于是,人们就将其形象置于 钟上,并将撞钟的长木雕成鲸鱼状,以其撞钟,求其声大而 亮。 狻猊(音suānní),又称金猊、灵猊。 狻猊本是狮子的别名,所以形状像狮,喜 烟好坐,倚立于香炉足上,是随着佛教传 入中国的。由于佛祖释迦牟尼有无畏的狮 子之喻,人们便顺理成章地将其安排成佛的座席,或者雕在 香炉上让其款款地享用香火。另外,狻猊还是文殊菩萨的座 骑,在文殊菩萨的道场五台山上还建有供奉狻猊的庙宇。因 狻猊为龙的五子,所以庙名为五爷庙,在当地影响颇大。明 清之际的石狮或铜狮颈下项圈中间的龙形装饰物也是狻猊 的形象,它使守卫大门的中国传统门狮更为睁崃威武。 赑屃(音bìxì)又名霸下,样子似龟, 喜欢负重,碑下龟是也。相传上古时它常背 起三山五岳来兴风作浪。后被夏禹收服,为 夏禹立下不少汗马功劳。治水成功后,夏禹 就把它的功绩,让它自己背起,故中国的石碑多由它背起的。 霸下和龟十分相似,但细看却有差异,霸下有一排牙齿,而 龟类却没有,霸下和龟类在背甲上甲片的数目和形状也有差 异。霸下又称石龟,是长寿和吉祥的象征。它总是吃力地向 前昂着头,四只脚拼命地撑着,挣扎着向前走,但总是移不 开步。 狴犴(音bì’àn),又名宪章,样子像虎, 有威力,好狱讼,人们便将其刻铸在监狱 门上,故民间有虎头牢的说法。又相传它 主持正义,能明是非,因此它也被安在衙 门大堂两则以及官员出巡回避的牌上端,以维护公堂的肃然 之气。 螭(音chī)吻,又名鸱尾或螭(chī)吻,鱼 形的龙(也有说像剪了尾巴的蜥蜴),喜四 处眺望,遂位于殿脊两端。在佛经中,螭吻 是雨神座下之物,能够灭火。所以把它安在 屋脊两头也有作消灾灭火的功效。 饕餮(tāotiè),样子似狼,性贪吃,位于 青铜器上,现在称之饕餮纹。因它又能喝水, 故古代也将其刻在桥梁外侧正中,防止大水 将桥淹没。据民间传说,这种怪兽贪吃无厌, 把能吃的都吃光了以后,最后竟然吃了自己的身体,到最后 吃得只剩一个头部,所以落下个“有首无身”的名声。 趴蝮(bāxià),又名蚣蝮,样子似鱼非鱼, 善水性,体态优美,饰于石桥栏杆顶端。 椒图,形似螺蚌,好闭口,性情温顺, 有点自闭症,反感别人进其巢穴,故人们常 将其形象雕在大门的铺首上,或刻画在门板 上。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