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基层医院控制医院感染的管高理与措施ppt课件.ppt

发布:2019-01-02约1.16万字共8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处置医疗废物的基本要求: 条例第二十一条 不具备集中处置医疗废物条件的农村,医疗卫生机构应当按照县级人民 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要求,自行就地处置其产生的医疗废物。 自行处置医疗废物的,应当符合下列基本要求:   (一)使用后的一次性医疗器具和容易致人损伤的医疗废物,应当消毒并作毁形处理;   (二)能够焚烧的,应当及时焚烧;   (三)不能焚烧的,消毒后集中填埋。  职业防护知识 关爱您的病人 关爱您自己 做好职业暴露防护 利己 利家 利社会 医务人员的卫生防护 (一)标准预防: (二)医务人员艾滋病职业暴露防护指导原则操作 1、概念: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是指医务人员在从事诊疗、护理等工作过程中意外被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者艾滋病人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皮肤或者粘膜,或者被含有艾滋病病毒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的针头及其他锐器刺伤皮肤,有可能被艾滋病病毒感染的情况。 2、预防: 医务人员预防艾滋病病毒感染的防护措施应当遵照标准预防原则,对有病人的血液、体液及被血液、体液污染的物品均视为具有传染性的病源物质,医务工作者人员接触这些物质时,必须采取防护措施。 (1)医务人员接触病源物质时应当采取以下防护措施: A、医务人员进行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必须戴手套,操作完毕,脱去手套后立即洗手,必要时进行手的消毒。 B、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飞溅到医务人员的面部时,医务人员应当戴手套、具有防渗透性能的口罩、防护眼镜;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大面积飞溅或者有可能污染医务人员的身体时,还应当穿戴具有防渗透性能的隔离衣或者围裙。 (2)医务人员在进行侵袭性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要保证充足的光线,并特别注意防止被针头、缝合针、刀片等锐器刺伤或者划伤。 (3)使用后的锐器应当直接放入耐刺、防渗漏的容器内,或者用针头处理设备进行安全处置,也可以使用具有安全性能的注射器、输液器等医用医用锐器,以防刺伤。 禁止将使用后的一次性针头重新套上针套。禁止用手直接接触使用后的针头、刀片等锐器。 3、发生职业暴露后的处理:应当立即实施以下局部处理措施: (1)用肥皂液和流动水清洗污染的皮肤,用生理盐水冲洗粘膜。 (2)如有伤口,应当在伤口旁端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伤处的血液,再用肥皂液和流动水冲进行洗;禁止进行伤口的局部挤压。 (3)受伤部位的伤口冲洗后应当用消毒液,如:75%酒精或者0.5%碘伏进行消毒,并包扎伤口;被暴露的粘膜,应当反复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 最为常见的还是在工作中发生意外事故造成血源性疾病的感染 全球警告 所有血液和某些体液均可传播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肝炎和其它血源性病原体 安全注射 WHO的定义: 对接收者无害 使医务人员避免意外事故 避免废弃物危害他人。 不安全注射 没有遵循前述的注射即为不安全注射 表现为:使用未经消毒或不合格的注射器或穿刺器具;重复使用一次性注射器;没有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连续注射时共享针头或换针头而不换针管;操作技术不正确;注射的废弃物处理不当 结果:可能对接受注射者造成损伤或感染 使实施注射的医务人员遭受针刺伤等伤害 1、抽药后将一次性注射器套上针头 几种会对病人造成伤害的注射技术(1) 几种会对病人造成伤害的注射技术(2) 2、将针头插在瓶塞上 将针头留在注射药物的瓶塞上,这就使的药物完全暴露于环境中,有被污染的危险。在抽药和注射间更换针头,增加了污染的机会,也是一种浪费。 几种会对病人造成伤害的注射技术(3) 3、病人间只更换针头 几种会对病人造成伤害的注射技术(4) 4、将使用过的一次性注射器消毒后再次使用 一次性注射器是用不同于可消毒注射器级别的塑料制成,如果高温消毒,塑料则在未达到灭菌温度时会融化,所以,一次性注射器不能再次高温消毒。 医务人员常见的意外事故原因(1) 职业暴露 皮肤、眼、粘膜、或伤口 与工作中的血液或其它的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