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危险源隐患排查制度.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重大危险源、隐患排查等管理制度
编制:
审批:
二OO八年五月
重大危险源的管理制度
为了进一步加强公司重大危险源管理,有效预防重大事故发生,保障分公司财产和职工生命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以及公司安全生产要求,结合公司实际,特制定本制度。
一、以下五条应直接确定为重大危险源:
1、对违反相关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直接判断确定为重大危险源。
2、风险评价为重大危险源,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控制。
3、相关方有合理抱怨和要求的。
4、曾经发生过事故,但未采取相应的防范控制措施的。
5、直接观察到可能导致危险的错误,且未采取有效防范措施的。
二、分公司、项目部针对单位、项目部评价出的重大危险源,建立清单并编制相应的措施进行有效控制。控制措施内容应包括:目标和控制方法 、安全技术交底、执行、检查。
三、分公司每年第四季度组织一次全面的风险因素识别和评价,更新《风险因素识别与评价表》和《重大危险源清单与控制措施》。
四、 对存在安全隐患的重大危险源,所在项目必须立即进行整改,整改期间必须采取切实可行的安全措施,明确安全负责人,并及时上报分公司相关部门。对于重大危险源采取措施后,直到降低风险时才能工作。
五、分公司定期对重大危险源进行专项监督检查,发现重大危险源存在事故隐患应责令所在项目立即整改;在整改前或整改期间无法保证安全的,应责令从危险区域内撤出作业人员,暂时停产、或者停止使用;对不能立即整改的,要限期完成整改,并采取切实有效的监控措施。
六、《重大危险源清单与控制措施》的修订、审批、发放按《文件控制程序》执行。
重大危险源的监控管理制度
一、分公司工程技质科负责指导协调检查监督重大危险源的管理工作。
二、分公司、项目部要加强对重大危险源监控管理,并将此项工作纳入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考核体系。 三、项目部应对本单位存在的重大危险源及时处理并汇总上报分公司安全部门。重大危险源所在项目要及时准确报送分公司安全管理部门,分公司安全管理部门要在接到报告后要及时准确的向公司生产经理报告。
四、 项目部要对本单位区域范围内的重大危险源做好监督控制管理工作,分公司安全管理部门要对执行情况定期监督检查与考核。
五、 重大危险源所在单位要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监控管理。分公司经理对本单位的重大危险源管理监控工作全面负责,生产经理为重大危险源管理与监控的具体负责人。
六、重大危险源所在单位应在重大危险源现场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识。
七、 重大危险源所在单位要对重大危险源监控管理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和技术培训,建立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档案。
重大隐患公示公告、跟踪治理、逐项销号管理制度
一、分公司、项目部对重大隐患要进行会示公告,在重大隐患现场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识。分公司、项目部对排查收集到的安全隐患进行分级,按隐患分级责任范围制定编制整改措施,落实整改资金,落实整改时间,落实整改负责单位负责人,落实督促检查单位。难以立即整改的安全隐患要按照分级责任制订防范、监控措施。 、重大隐患排查及报告主要内容对重大危险源监控不力,对重大危险源未做到检查、辨识、登记建档,对重大危险源未实施有效监控。未编制本单位相关事故应急预案、未建立事故应急救援体系等。其它有可能导致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的潜在问题和情况。四、隐患的整改公司负责安全隐患排查治理监督检查;部门负责安全隐患排查治理监督检查;各负责本安全隐患的排查和治理,并负责对不能及时整改的隐患制定监控运行和应急防范措施,并告知从业人员和相关人员在紧急情况下采取的应急措施。各级相关人员,对查处的安全隐患都要逐项分析研究,并提出整改措施。按“四定”(定措施、定负责人、定资金来源、定完成期限)的原则按期完成整改。对查处的安全隐患,必须下达《隐患整改通知单》,其内容有:隐患内容、整改意见和整改期限,安全隐患由部门负责人签署后发出,隐患所在签收并按期按要求整改后反馈。安全隐患治理完毕后必须组织验收,验收合格后方可逐级上报销号。
事故隐患的分级事故隐患共分为A、B、C、D四级。A级隐患为影响程度特别重大级(对应国家劳部发(1995)332号《重大事故隐患管理规定》中的“重大事故隐患”),或解决难度最大级,其它B、C、D级依次递减。按可能造成的伤亡程度或可能造成的经济损失对应的A、B、C、D级事故隐患分别是:A级:特别重大事故隐患,是指可能造成死亡10人以上,或直接经济损失500万元(含)以上的事故隐患。(属国家级重大隐患)B级:重大事故隐患,是指可能造成死亡1-9人或重伤3人以上的伤亡事故,或直接经济损失50万元(含)以上,500万元以下的事故隐患。 C级:一般事故隐患,是指可能造成重伤事故或3人以上的轻伤事故,或直接经济损失1万元(含)以上,50万元以下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