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六、重大危险源辨识与事故隐患排查治理.ppt

发布:2017-08-10约5.39千字共7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危险源辨识与事 故隐患排查治理;第一节 危险源辨识;3、重大危险源的定义 重大危险源——广义上说,可能导致重大事故发生的危险源就是重大危险源。 我国国家标准《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中,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是指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加工、使用或者储存危险化学品,且危险化学品的数量等于或者超过临界量的单元。 《安全生产法》解释为:重大危险源是指长期地或者临时地生产、搬运、使用或者储存危险物品,且危险物品的数量等于或者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包括场所和设施)。;《安全生产法》第33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对重大危险源应当登记建档,进行定期检测、评估、监控,并制定应急预案,告知从业人员和相关人员在紧急情况下应当采取的应急措施。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将本单位重大危险源及有关安全措施、应急措施报有关地方人民政府负责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部门和有关部门备案。 ;4、单元 unit 一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或同属一个工厂的且边缘距离小于500m的几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 5、 临界量 threshold quantity 指对于某种或某类危险化学品规定的数量,若单元中的危险化学品数量等于或超过该数量,则该单元定为重大危险源。 6、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 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加工、使用或贮存危险化学品,且危险化学品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二、重大危险源辨识 ;(二)危险源辨识的内容(P166);(三)危险源辨识的范围(P166);(四)危险源辨识的方法;(五)危险源的管理与控制(P170);(六)重大危险源申报登记和管理监控;(事故案例分析)广西维尼纶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维尼纶厂“8.26”恶性爆炸事故; 2008年8月26日6时45分,广西维尼纶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维尼纶厂有机车间发生恶性爆炸事故,爆炸引发的火灾导致车间灌区内储存有甲醇、醋酸乙烯等易燃有机物的32个大型气罐除了4个尚未爆炸外,其余全部爆炸。 事故造成21人死亡,59人受伤,厂区周边共11500名民众被疏散转移,直接经济损失达7500多万元人民币。同时还造成附近龙江水体轻微污染。 这是近4年来发生的伤亡人数最多、性质最为严重的危险化学品事故。;;;; 2008年9月17日至18日,由国家安总局在广西河池宜州市组织召开了“8.26”爆炸事故现场会。 国家安监总局副局长孙华山在会议上指出,广西维尼纶集团有限责任公司“8.26”爆炸事故暴露的问题相当严重: 既有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混乱的问题,也有安全设施严重不全的问题; 既有正常生产组织问题,也有应急措施不完善的问题; 既有日常管理问题,也有技术改造问题; 既有企业主体责任不落实的问题,也有政府监管不到位的问题。;  孙华山指出了化工行业和危险化学品领域安全生产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 一、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有的企业存在人员安全意识差、安全生产职责不清、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不完善、隐患排查治理走过场、重大危险源的安全监控措施不完善、监控责任不落实的现象。 二、政府对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的监管工作有待进一步改进和加强。一些地区的部分从事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工作的同志工作中等、靠、要的现象严重,工作层层衰减的情况严重。 三、化工行业从业人员素质不高,化工工业本质安全程度低。;第二节 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排查不留死角 治理不留后患 排查隐患 落实整改 预防事故 促进安全;二、事故隐患的分类;三、隐患排查治理要突出四个重点   1、重点行业领域:煤矿、金属和非金属矿山、交通运输、建筑施工、危险化学品、特种设备、人员密集场所等。   2、重点地区:事故多发、易发地区。   3、重点企业:安全管理基础薄弱的企业。   4、重点时段:全国“两会”、汛期、“世博会”和“亚运会”期间,第四季度等。;三、生产经营单位隐患排查治理职责;1、排查范围与方法;2、隐患治理;四、生产经营单位隐患排查治理内容; 6、重大危险源监控情况,罐区等重大危险源安全设施设备(液位、压力、温度报警和可燃气体泄漏报警)是否齐全,监控责任和措施是否落实到位。 7、应急管理情况,是否制定应急预案、是否进行定期演练、应急救援器材设施是否完备,是否采取了事故状态下防止清净下水外排污染的措施。; 8、安全生产标准规范执行落实情况。 9、经营销售运输环节安全管理情况。 10、安全管理情况,动火、进入受限空间等危险作业管理情况,以防冻、防凝、防静电、防粉尘爆炸、防年底抢进度、抢产量为重点,防止四季度出现“三超”和“三违”抬头、事故“翘尾”现象。;“4.28”胶济铁路重特大交通安全事故;;; 2009年5月7日,“4·28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