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中南民族大学2015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doc

发布:2017-08-24约字共8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中南民族大学2015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根据国家政策随时更新) 中南民族大学是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直属的综合性大学,是经国务院批准的博士学位、硕士学位和学士学位授权单位。2015年学校有7个专业招收全日制博士研究生,热忱欢迎广大学子报考! 民族学一级学科博士点介绍 (国家民委重点学科、湖北省优势学科、湖北省重点学科) 民族学是中南民族大学设立最早、实力最雄厚的传统学科之一。2006年获二级学科博士点,2011年获一级学科博士点。2012年,获批设立民族学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现设民族学、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中国少数民族经济、中国少数民族史、中国少数民族艺术、民族教育、民族法学等7个二级学科博士点。 民族学是中南民族大学积淀最为深厚的特色重点学科。1951年,创建民族研究室,民族学家岑家梧先生等参与了全国民族调查,为土家族、黎族等中东南民族识别做出了突出贡献。1983年,著名民族学家吴泽霖先生创建了国家民委直属重点研究机构——民族研究所,随后又创建了国内高校第一家“民族学博物馆”。近年来,分别组建了“民族学人类学文献资料中心”和“民族学人类学田野调查实验室”。民族学学科发展迅速,涌现出了一批在全国享有盛名的专家学者。 中南民族大学民族学一级学科拥有较高学术平台。民族学现为国家民委重点学科、湖北省优势学科、湖北省重点学科(一级)和教育部特色品牌专业,“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 为国家级精品课程。拥有湖北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南方少数民族研究中心” 。现有正高级职称22人,博士生导师14人。 中南民族大学民族学学术研究成果丰硕,是国内民族学人类学研究重镇。近年来,累计主持完成国家和省部级科研课题70余项,发表和出版论著近600篇(部),有50余项成果获省部级奖励。目前,学校民族学学术团队已有10余人次被推选为相关国家级学术团体的会长和副会长。中南民族大学民族学在2013年公布的全国民族学学科排名中名列第四名。 二级学科博士点介绍 民族学 民族学二级学科博士点目前设置“散杂居民族研究”和“少数民族宗教研究”两个研究方向。 “散杂居民族研究”研究方向,立足中南,兼顾全国,运用民族学、人类学、社会学、宗教学的理论和方法,对长江流域以及中南地区散杂居民族的历史与现实问题进行调查研究,为散杂居地区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服务。主要着力点有二:一是加大对现实问题的研究力度,着重研究影响散杂居民族的突出问题,如散杂居民族关系、省际结合部区域、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等问题。二是关注回族以及伊斯兰教在散杂居民族问题上的突出地位和影响。 “少数民族宗教研究”研究方向,注重运用人类学、历史学、宗教学、社会学、政策科学等学科的方法和理论,对当前中国社会面临的重大民族宗教问题进行综合性研究。研究对象上,侧重对穆斯林社会存在的民族宗教问题进行人类学的田野调查;学理上,强调从一般性学术层面阐释民族宗教问题生成及其运行的社会逻辑;应用上,强调对现实民族宗教问题的本质和特性做出准确的判断,为我国民族宗教事务治理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本学科研究成果丰硕,出版了《散杂居民族概论》、《族群性的建构和维系——一个宗教群体历史与现实中的认同》等 20多部著作、160余篇论文,并有多项成果获得省部级奖励,在学术界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承担的国家、省部级等课题有20多项,如 “长江流域散杂居区文化多样性与民族关系研究”、“民族文化与社区和谐研究”、“中国中东部地区城市民族关系发展态势与应对机制研究”等国家社科基金课题,为后续研究奠定了基础。获得国家和省部级奖项多项,撰写的研究报告被中央政治局委员多次签批肯定。该二级学科拥有较深厚的研究基础,在民族学界具有较大影响。 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 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二级学科博士点目前设置“民族理论与民族问题”和“民族政策与民族发展”两个研究方向。 “民族理论与民族问题”研究方向,主要研究马克思主义关于民族、民族问题的基本理论,同时重视研究古今中外民族问题,特别是当代的民族问题,揭示民族发展和民族问题发展的规律及解决民族问题的纲领、原则和政策。 “民族政策与民族发展”研究方向,主要研究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共产党民族理论、民族政策及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等现实问题。以应用研究为特色,将民族理论、民族政策的研究与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问题研究相结合,着力解决当代中国现实的民族问题,探索民族政策的与时俱进,推进民族理论与政策的创新与发展。 近年来,本学科在国内权威及核心期刊上发表了论文100余篇,出版专著10余部。其中“完善少数民族利益表达制度 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等论文,《中国民族自治地方发展评估报告》、《中国特色民族政策的完善与创新研究》等专著,堪称本研究领域中富有创新意义的最新成果。关于民族地区生态利益补偿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