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大学生人际关系中异常状态与心理疏导.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谈大学生人际关系中异常状态与心理疏导
摘要:本文阐述了大学生人际交往中的异常状态及心理特征,强调了心理疏导的重要作用,并进一步探讨了如何运用心理疏导解决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方法与实践。
关键词:人际关系 自卑心理 暴力倾向 异常状态 心理疏导
人际关系是指人们交往中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心理上的距离。它是一种简单而又复杂的社会现象,并具有个人情感色彩的特点。因此,人际关系不仅影响人的事业发展,而且与人的心理健康密切相关。人与人之间正常的友好的交往不仅是维持心理健康的必备条件,也是获得心理健康的重要方法。正如一位哲人所言:“没有交际能力的人,就象陆地上的船,永远到不了人生的大海”。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一个人顺利工作、愉快学习和生活的基本保证。
大学生正处于人生的黄金期,这一时期即是个体发展的最富特色的时期,也是人生发展与转折的一个关键时期。受环境教育和社会影响,大学生的心理发展尤其是在人际交往方面表现着较突出的心理特点:自我认识与他人评价的矛盾;闭索性与交往需要的矛盾;情感与理智的矛盾等。根据大学生心理发展特点,我们不断尝试以一种简单、有效的方式即心理疏导的方法,来化解大学生人际关系中的矛盾冲突,为进一步研究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基础依据。
一、大学生人际关系中的异常状态
所谓人际关系的异常状态,也可称为第三状态,是介于健康状态与疾病状态之间的状态,也是正常人群当中的一种亚健康状态。当代大学生中的一部分人正处于这种危险的边缘状态。
1.大学生人际关系中异常状态的表现
心理咨询中我们观察到,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异常表现,通常有四个方面:①自私、自负、自我为中心:人际交往时处处从自己着想,以自己为重,只关心自己的需要和利益,强调自己的感受,在交往中缺乏正确的自我认识。②自卑、多疑、敏感,戒备心和敌对性较强:在现实生活中往往对自己过于苛求,期望值过高,对他人的言行过于敏感。一方面,是自己看不起自己,害怕失败、挫折;另一方面,又认为别人看不起自己,敏感猜疑,设想别人对自己的不满,甚至把一些无中生有的事强加于别人,歪曲别人的善意。③冷漠、孤僻,自我封闭:常把自己的思想、感情和需要隐藏起来,逃避现实。与人交往时,往往缺乏安全感和自信心,行为和习惯有时令人难以理解和接受。④不能珍惜同学的友谊,缺乏与人沟通的技巧,言语伤人。
2.产生异常状态的原因
(1)个人心理因素:性格孤僻、敏感、过于好胜。
(2)生活事件的影响:生活环境的改变、与周围人的矛盾冲突、受过学校批评处分、生活学习压力过大、考试失败、恋爱受挫等。
(3)身体状况不良:身体弱小单薄、患慢性及传染性疾病等。
3.异常状态的心理特点
(1)不协调性:心理活动的外在表现或反映方式与常人不同,对外界刺激的反映异常。
(2)针对性:往往对特定对象或敏感事件有强烈的反映。
(3)危害性:不能完成社交活动,影响校园稳定环境。
人际问题是困扰和影响大学生能否适应大学生活最重要的问题,而这个人际绝大多数问题都产生于宿舍,一些社会影响巨大的高校恶性事件也往往产生于宿舍。据报道,2009年吉林农大发生惨案,一名男生被同寝郭某刺死在宿舍里。事情起因只是当初一个玩笑,问其杀人动机:“只想维护自己尊严,对后果想的很少”。假如我们对身边那些家庭困难或是比较自卑、不善于与人沟通的人,多给予关怀和帮助,而不是捉弄;假如我们的老师、班干部能关注同学之间是否存在较深的矛盾并及时化解,这样的事情可能就会避免。
二、心理疏导在大学生人际关系中的作用
心理疏导是根据不同的对象、不同的问题采用劝导、启发、说明、鼓励等方法,帮助来访者自我领悟,达到治疗和康复的目的,对促进大学生人际关系的良好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1.指导作用。大学生的人际关系包括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和同伴关系。特别是在与同伴关系中很容易产生各种心理困惑:有人因没有朋友而感到孤独和自卑;有人可能正面临着与昔日朋友分手而感到痛苦;有人因与同学关系紧张而感到焦虑;有人因与人交往而产生恐惧;有人因不知怎样才能结交上好朋友而迷惘;也有人因好朋友又交了其他一些朋友而受到冷落,产生了失意感、空虚感。
对这部分人的疏导大多数是知性的,不涉及人的内心隐秘,属于指导性的心理疏导。目的是为他们提供简单、直接的“心理沐浴”的方法,及时清理“心灵垃圾”。为学生能在交往中增强自信、走出困惑,获得安全感和友谊感起到了指导作用。
2.矫正作用。针对少数人的不良心理和行为进行矫正,目的是帮助学生认识自己人格中适应不良的一面。为学生能了解自己、正视自己,纠正人际交往中异常的行为和态度起到了矫正作用。
我们针对大学生人际交往问题,组织了千人问卷调查。结果表明,有2
显示全部